由于“中国好声音”的人气,这个“中国好XX”的“帽子”像被激活的涟漪波一样迅速扩散开去,成为坊间对各个行业的评价的范式。有了这样一个参照系,人们好像对“好事物”评价和判断有了抓手。近期因我受命主持“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大奖)征集与评审工作,因此,也一直被人们追问对“中国好”的“设计”的看法。
所谓的“好”,本是仁者与智者内心感受的事。但如果这个评判成为“公器”,这便要与价值观及其作用联系起来,凡符合特定价值观并且表现突出的,自然是“好”的,反之,不那么“好”了。那么,从大奖的角度看,所谓的“好设计”,要符合“DIA大奖”倡导的精神。而且,如果能够把这个“好设计”的价值梳理清晰,那么,所谓的“现代制造业”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了。因为在“DIA大奖”看来,“好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设计。
这是我曾面对一些媒体的问题,否定要把“DIA大奖”办成中国的“红点奖”或者“IF奖”之类奖的原因。对于我们来说,如今国际流行的知名的工业设计奖,都是半个世纪前设立的,晚的也是30年前的。众所周知,设奖总是有时代背景与目的的,表彰那些时代亟待回应的问题。我们的“DIA大奖”同样也要回应现时代的诉求,要表彰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为好的生活方式设计好作品,这个作品能够促进产业升级而成为好产品,而这样的产品能够成为新市场形态上好商品的杰出贡献者。因此,这与以往的奖项出发点与做法皆不同,结果也一定不同。
“DIA大奖”,是浙江省政府支持的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个国际级的工业设计的“学院奖”。既然是“学院奖”必有学术的特色。这个学术性不同于以往主要是针对院校教研的问题,而是注重当下乃至未来,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引擎,如何与新技术、新观念、新经济、新方式等要素结合,来推动产业与市场转型发展的学理性,所谓“设计+”引发的“智”与“造”的新端倪、新趋势的意义、作用与效果。既然是“学院奖”,其学术性还体现能够与西方文化对话的东方文化主张的价值观方面。为此,我们展开了环球寻访与推广之旅,在这个过程中,“DIA大奖”以东方的包容性,集思广益,开放共建,吸引了当今活跃在国际工业设计界线的设计师、学人、策展人、机构、媒体、博览会、博物馆关注与积极加盟。东方智性与东方智慧被广泛认同。
自今年的1月8日我们向全球发布“DIA大奖”作品“征集令”开始,“好设计”候选作品来源有两条路径:其一,公开征集;其二,专家提名和全球寻访。共征集2511件,国际涉及30个和地区。我们组织三次评审。前两次的评委都是由中外有丰富经验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设计人构成。初审评委11人,国际及境外评委6人,国内评委5人;二审评委9人,其中国际评委5人,国内评委4人。两组评委共20人次,境外的分别来自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地区,国内的则是北京、广州、长沙和杭州。从2511件作品中,选出比较的321件作为入围作品。此后,评价从“文化与善意”、“技术与美学”、“智能与制造”、“环境与生态”和“商业与服务”五个基本维度展开评审,从中优选出2016年度DIA大奖的TOP100件。再从“民生贡献度”、“行业贡献度”与“未来贡献度”的角度,选优22件。
,即5月7日,再依据“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示范性”两个维度,答辩分级决出两件金智奖,10件优智奖和10件创智奖。在将要展开评审的阶段,不仅有专家评委,而且,还特邀百名产业制造、金融投资、大众传媒有见识者加盟评审。共同评出能够回应民生,由好的设计智慧的引领,能够激活现代制造业智能与智巧的融合,促使创造与制造呈现出“智造”状态的“好设计”浮出水面。
那么,所谓的“中国好设计”,其实是在中国“DIA大奖”组织的被国际评委认定的“好设计”。从一个侧面,也反映着在这个年度内世界的“好设计”。因为,这样的设计,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