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人物风采 > 文化访谈
 
马艳访谈:青年文化现象是一个暧昧的话题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2-21 10:23:26  点击:2528

 

  2012年年底,在各种“青年艺术家”大展蜂拥而至的时候,第五届上海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如期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展览主题“日常观:一种生活实践”旨在通过年轻艺术家赋予“日常物”多维度艺术表达的一次梳理,去挖掘和关注青年艺术家对日常生活所呈现出的创作态度,更多地从艺术本体的角度讨论当下青年创作中的艺术实践方式。

  策展人马艳认为,日常观是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一种动态体验,介于感觉和理论之间的一种态度,是私人化经验面对生活的一种感知和更深层次认识和思考的可能。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这些艺术家注重日常事物的微妙体验,“迫使”眼睛去发现琐碎生活的背后隐藏的激烈与细致,强调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再发现。他们在乎对过程的把握和对时间的追问,也因此,作品彰显着强烈的日常气质。

  展览汇集了已建立相对成熟艺术体系的二十位年轻艺术家作品,并分别以“生活空间和物”、“异化的日常”及“内在的视阈”三个脉络分别呈现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经验丰富的艺术自省与体悟。主办方希冀在带来艺术欣赏的同时,更能创造一个熟悉和亲近的场域,引领和启发观者或将也以别样的视角给予周遭别样的关注...

  T=崇真艺术网

  M=马艳

  T:从首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发展至今,发生的改变是什么?

  M: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举办于2004年,是美术馆会同上海艺术家共谋的结果,从届开始,多伦现代美术馆对青年展的思路是脱离学院派和主流的策展方式,聚焦于当代艺术中正在发生、实验性的艺术家和作品。之后的几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整体思路和方向没变,只是在策展上开始选择一些小的课题,进行集中研究。

  T:从第三届美展开始,组委会以探讨主题的方式来组织和选拔艺术家。之后的展览主题,更像是策展人通过抓取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共性来提出一个观点,像本届美术展一样,你认为这是未来多伦青年美术展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M:去年,几个青年艺术家“大展”的举办,让青年人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话语磁场,各种对青年艺术家的海选络绎不绝,但是这种没有主题的展览,有点拼盘的性质。其实,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以“主题的方式”作为一个策展的出口,也是基于美术馆目前的实际情况作出的选择,硬件面积上我们没有容得下几百位艺术家的场地,因此,主题性的策展方式,一方面可以对目前青年艺术家创作现象进行一个“切片式”梳理,另一面这种课题的研究,可以更集中和深入。

  T:张馆长在前言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他说针对艺术创作,“青年是一个伪命题”,作为策展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M:青年艺术家现象是一个很“暧昧”的话题,因为年龄是一个自然现象,至于在历史的某个阶段确实有某些“青年文化”的现象被提出来,那是因为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提出了一些与前人不一样的观点,而且对于当时的时代社会文化进步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青年文化现象”。在这里我揣测“青年是一个伪命题”,是不是可以撇开年龄的壁垒,呈现出真正的艺术家和作品。

  T:除了绘画的部分,尤其是装置,“日常观”将很多日常物品直接的展示出来,对于观者而言,如何以艺术的心态解读作品所要探讨的语境?

  M:当年杜尚把一个小便池署上自己的名字送进展厅的时候,艺术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当代艺术和现代、传统艺术相比较,确实可能需要一个对作品的文本阐释,才能更好地进入创作的语境,当代艺术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和探讨态度,而不是一定给出答案。 “日常观”这个展览中,虽然我们在现场看到了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常物”,但都不是直接地没有任何处理地摆拍,它们都经过了艺术家的实践系统进行了艺术的处理。博伊斯倡导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提倡艺术是生活,生活是艺术,可是,他的作品却是难读懂的作品,又如何解释?

  T:因为对日常的描述,对艺术家来说很容易进入,也有可能已“日常观”的名义冠以艺术的标签,所以在你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如何去界定所谓“日常观”艺术的标准?

  M: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一个好的艺术家必然有它自身的艺术创作体系。在我们准备这个展览,去选择艺术家和作品时,通常会关注每位艺术家一贯的创作思路和作品呈现,比如说艺术家马秋莎,从不避讳自己创作中的日常性,生活的日常碎片贯穿了她创作的始终,并成了她个人的艺术风格;如果仅个别作品在实践“日常经验”的话,不会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T:张馆长同时也提出挖掘“未来的经典”,历经五届的多伦美术展,除了为年轻艺术家搭建展示平台之外,还会有其他的方式介入他们的艺术发展吗?

  M: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关注的艺术家,在艺术理念和创作上已经相对成熟,除了这个展览外,我们也会关注一些在校的大学生的作品,会交叉着做一些新锐的展览和活动,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展示平台。

内容来自:崇真艺术网

上一页:孙志江:从田园画到八破图
下一页:佘玉奇访谈:山河在胸,风云入画
    
人物风采
[文化访谈] > 【中国艺术人物访谈】… > 对话戴斌:四川靠什么… > 王子虚 —— 一个非原…
[文化人物]
刘亚安笔下…
李赞集:无…
马一鹰:“…
[艺术家风采]
澄净内心的…
吴佳君:书…
歙砚风骨 其…

艺术机构
爱乐乐团
上海书画院…
金色塔画廊…
华韵琴行
吴门艺苑
江苏省女子…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