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人物风采 > 文化访谈
 
梁冠华:娱乐圈和艺术没什么关系 我分得开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6-24 14:06:58  点击:2373

 

自言把人艺和娱乐圈分得很开

梁冠华:没有小角色 只有小演员

人艺建院60祝,《茶馆》再度上演,《茶馆》是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也是中国在国际剧坛声望的剧作,继于是之之后,梁冠华饰演的掌柜王利发被观众盛赞为“演出了精明的王掌柜,也带来了更多的惊喜”。从《茶馆》里的一名茶客到掌柜的王利发,梁冠华用了近十年的工夫。值此人艺建院60周年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当年“戏虫儿”常偷戏

记者:老版《茶馆》在1992年告别演出后,北京人艺有7年没再上演《茶馆》,1999年次复排消息传来时,您当时是什么心情?

梁冠华:复排我觉得很有必要,7年中整个剧院也在思考,这个戏不能因为于是之老先生身体不好了下马,这个戏毕竟是人艺的保留节目,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所以当时听到复排消息很兴奋!于是之老师塑造的王掌柜形象和我差别太大了,这样一个角色让我演,说明导演对我有极大的信任,这种信任让我很感动也很激动,到现在都是这种情绪。

记者:《茶馆》太特殊了,特殊到于是之等于王利发,一部很独特的经典,任何人重新塑造它,都会遭遇极强的排斥,您怎么去应对这种压力?

梁冠华:于是之老先生的王掌柜太深入人心了,换一个跟他完全不一样的形象,对院领导、对个人都有一种压力,排出来演好演不好都会被说这说那,作为我个人来讲压力更大,这个戏是中国话剧的一个代表,也是人艺的看家戏,所以有压力是必然的,不管人家说什么尽全力努力创作,让观众去评说,当时抱着这样一个念头。导演林兆华认为,于是之饰演的王利发太愁苦了,掌柜的要一直这么愁苦,茶馆是很难支撑下去的。他需要一个外表有亲和力、内在有幽默感的人来演王掌柜,我的形象阳光、喜庆,会让我的顾客觉得和蔼可亲。从1999年到现在,我演了200多场王利发,对他深的体会是一幕,王利发向天发问——“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见谁都鞠躬,不过是为活下去!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不叫我活着呢?”为这样一个单纯的生存权利,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却走投无路被逼上吊。

记者:人艺很崇尚两句话,一句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另一句是“戏比天大”,这两句哪一句是人艺的剧院精神?

梁冠华:“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句!第二句话是近十年才频频被提的,前两天我还和杨立新聊起这句话,这句话有危机感,“戏比天大”——剧团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我们是吃这碗饭的!大幕一拉开,任何事都要放在后面!之所以近几年频频被提到,和剧院现在面临这样一个功利化的文化娱乐市场有关。

记者:于是之演的王利发有名,但他却对身边的朋友说,自己演得的角色是《骆驼祥子》里出场只有两次的老马。为什么大演员对小角色会有这样的理解?

梁冠华:每一段戏、每一个角色都有内在的东西,都可以把他演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要从各个面分析,不能因为只有一句两句台词松劲儿,尤其像老舍这样的大家,一两句话有很多含义在里头,比如《茶馆》里庞太监要买个孩子当媳妇,被卖的康顺子又饿又气昏过去,庞太监见状大叫:“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旁边正下棋的茶客“将!你完啦!”打了一个很长的“哎”,意义很深刻,在那样一个时代,国人的麻木不仁、见怪不怪 ,被茶客一句词表现了,演好只有一句台词的这个茶客可不那么简单。

记者:听说老师们都管那时的您叫“戏虫儿”,赶上既没龙套也没小角色的时候,在灯光间看老先生们演戏,跟他们偷戏,是这样吗?

梁冠华:呵呵,“戏虫儿”是后来演了一些小角色之后大家戏称的。演过一些小角色之后老先生说这小胖子有点心,不光能完成角色,还能让人物丰富一些。我觉得还是要归功于老师的教育。苏民老师是一位非常能够鉴别学生的老师,当初在班里选一个小角色我没被选上,在日记里发牢骚,苏民老师批语:“选别人是因为他适合,没有任何人说你不好,你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是不好的!”“患得患失”这个词是这样学会的,“患得患失的感觉是不好的”也成了我此后对生活的态度。

娱乐圈和艺术没什么关系

记者:“小角色·大演员”是人艺的精髓,在如今“出名要趁早”的娱乐圈,北京人艺这种独有的、当下已经非常稀少的精神也在被冲击,你觉得它还需要守住吗?这种精神在“全民娱乐”的当下的价值是什么?

梁冠华:在我心里头人艺和娱乐圈一直是分得很开的!娱乐圈是另外一个概念,是和艺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能说是一个纯粹让大伙放松身心哈哈一乐完了的事儿;人艺话剧舞台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有寓教于乐,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反思。

记者:“演员”这个名词背后包含的更多是一种诱惑,是名利场和红毯上的曝光率。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人艺也在面临冲击吧?

梁冠华:在这样一个物质化的社会,像王利发“人总得活着吧”,要有一定物质基础,会参与到这个利益中去,在争取化利益的同时把自己生活搞好了,才能有更多精力来搞舞台艺术。一个有责任心的演员不但不会减弱这种创作冲动,反而会更强烈。我很受刺激的是有些影视剧把那么浓缩的舞台精品拉成30集电视剧,一点用都没有的戏,正是看到外面这些注水太多的东西,更渴望回到舞台,也希望再出更多的精品,这种愿望是从内心深处呼唤的。在外面拍戏经济利益比剧院多很多,为什么团里很多演员在那么大利益面前、哪怕有很好的一个本子拿在手里,只要剧院一招呼回来了?

记者:话剧而言,您未来想挑战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梁冠华:到目前为止我在人艺干了31年,我一直遗憾的是我们老院长曹禺先生的戏我一个没演过,曹先生的戏对演员的提高锻炼是非常好的教材,一个《雷雨》人物之间的瓜葛纠缠不清,作为演员太希望能演,太向往了!曹先生的《雷雨》在剧院演出次数多,但一直没有机会,有些遗憾,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和好的导演、好的合作者实现这个愿望,我原来很想演鲁贵,现在觉得对周朴园的人物理解更深一层,哈哈。

对未来

每一个人艺人的心里都在拷问

记者:与焦菊隐以及顾威、任鸣等几代导演不同,1999年接棒导演《茶馆》的林兆华,无论从导演手法、舞台美术乃至表演方式上都有了较大创新。你对此有什么评价?

梁冠华:我人艺培训班毕业后80%的戏都是林兆华排的戏,在人艺演员里我也是跟他排戏多的,首先他是一个“老戏虫子”,今年74岁仍然要排戏,有时各种戏剧活动不断,他的视角比较、受众面比较小一些,深得人艺精髓又不拘泥于人艺固有的格局,是一个特殊形象的导演,他充分继承人艺老先生对剧本的深刻理解,又有现代意识去诠释他理解的的精品,不可否认他有些东西走得有些远,也使他在院内争议不断,很矛盾。

记者:对于艺术个性鲜明、争议不断的林兆华,他的导演手法对人艺的“写实”传统几乎是颠覆性的,这种艺术风格的大胆探索,您认为是人艺未来的方向还是仅是一种丰富?

梁冠华:我个人觉得人艺从1952年建院,写实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现在人艺有一大部分老先生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上世纪80年代西方戏剧理论已经飞速发展出各种样式,可能林兆华太过激进,没有很好地揉进来、急于求成吧,可能这样触碰了一些心理底线,他曾说想把《茶馆》改成三个演员,三个老头聊,这还不得揭了顶了!他的思想很,他又不愿妥协。

记者:人艺的未来并非坦途,人才与观众的流失是两大难题。在当下,人艺应该如何聚拢和培养新一代的“台柱子”“戏迷”?

梁冠华:人艺现在不单是缺好本子、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新进来的年轻人没有从根本上了解人艺的历史,现在没有人给他们讲排戏,院里提出一年365天剧场灯要亮365夜,这只是数量问题,真正对人艺风格、质量来讲比较悲观,因新人没有系统训练和教育,现在我们的新演员来自五湖四海,中戏、上戏、别的院团演员等等表演风格不统一,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把他们统一起来?这些人里有几个是真正爱话剧的?都是问号!未来人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可能会出现,这种危机感很强。对未来,每一个人艺人的心里都在拷问!

来源:每日新报

上一页:周云蓬:民谣没必要塑造新流行神话
下一页:严浩:拍电影是让石头开花
    
人物风采
[文化访谈] > 【中国艺术人物访谈】… > 对话戴斌:四川靠什么… > 王子虚 —— 一个非原…
[文化人物]
刘亚安笔下…
李赞集:无…
马一鹰:“…
[艺术家风采]
澄净内心的…
吴佳君:书…
歙砚风骨 其…

艺术机构
爱乐乐团
上海书画院…
金色塔画廊…
华韵琴行
吴门艺苑
江苏省女子…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