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人物风采 > 艺术家风采
 
王羲之无锡行旅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9-1 10:08:10  点击:7027

事出永嘉二年(三○八年)初,王旷开始了他又一次外任——淮南内史。永嘉三年(三○九年),“刘元海遣子(刘)聪及王弥寇上党,围壶关。并州刺史刘琨使兵救之,为聪所败。淮南内使王旷、将军施融、曹超及聪战,又败,超、融死之。”(见《晋书·惠帝纪》)。短短几十个字,明眼人却发现个中有诸多跷蹊。其一、上党在今山西东南,司马越派兵救壶关,不调较近的兖州(今山东南)和徐州兵马,却派王旷率兵前往;其二、《晋书》记载了施融、曹超在上党战死,却不说王旷。文献也只记其的官职至淮南内史。从此不见于史书记载。——显见王旷没象杨老令公在战场上一头碰死,也没象后世的洪承畴带北兵来打旧主子。不知是做了“杨四郎”抑或是做了身在北汉心在晋的“徐庶”甚至在其后只身潜回了无锡呢?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三载:“羲之年十二,见前代笔论于旷枕中,窃而读之。旷即语以大纲,后羲之字功日进”。按羲之303年生,年十二当是315年,王旷已于309年失踪,何来他给羲之讲解笔论之说呢?且记载还有王旷怕羲之泄露秘密之说,泄露什么秘密呢?是王旷藏匿在洛社家中么?同代人中肯定有知道隐情的。然而包括司马越尤其司马睿乃至王家似乎一切人都在有意隐讳其事。《晋书》是唐人编纂的,唐太宗对王羲之尊崇之极,时人决不敢对王有任何亵渎之词……有资料说,王羲之在会稽时,王述之子王坦之,揭过王旷 “叛国投敌” 之短, 王羲之为此愤而辞官。如是,有说道了。中国历来是只纳降将,不容叛徒的啊。即使其后只身潜回,也不可能复仕的,是皇帝要这么做,舆论上也过不去。——无论事实真伪,王旷率军北上全军复没被刘聪俘虏过似乎是有过的。所以王旷是有一点历史问题的。换在66年文革的时候,是要大吃苦头的。——由此,不难解释王羲之家为什么没和王导一起去南京乌衣巷了。人走茶凉嘛,大树倒了嘛。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王羲之歇歇脚的地方晋陵无锡洛社(后迁无锡城内,即的崇安寺)来。有必要复述一下王羲之在无锡生活工作的情况,虽然《兰亭序》不是在无锡写的,毕竟王羲之在行族中断断续续在无锡工作生活了数十年光阴嘛。所以说复述,下边要说的东西有的是人家考证出来的嘛少说用了几年数十年的时间嘛,头发都写白了嘛——我是非常尊敬这些做学问的人的,即使有的地方我有一点不同意见,用的也是非常恭敬非常礼貌非常商量的口吻。——王羲之小时候,常随母亲(一说王羲之母亲姓夏侯,与王导的夫人是亲姐妹,故有王导夫人是王羲之姨母的传说;一说姓卫。出清康熙年间王国栋编《王氏宗谱》,羲之母亲系河东安邑卫氏,因系孤证,少有人用。可孤证也是证呀。),从洛社乡下到无锡城里右军府看望族叔王导和叔母(正确地说,王导和王旷曾是政治上的密友),深受王导夫妇宠爱。王导搬入南京乌衣巷后,也经常从建邺走无锡,探望堂兄家人。王羲之也常随母亲去建邺小往,走亲访友嘛。

  316年,王羲之随叔父到尚书左仆射周顗(兄王藉之妻子的伯父)府上作客。群贤毕至。他是小辈,敬陪末座。筵席上,上了洛京名菜“牛心炙”。 按惯例,这道名菜当先敬席上重要的宾客。当主人命仆人将菜先送到末席的少年王羲之案上时,满堂惊讶。当打听下来是久被遗忘的王旷的儿子时,不少人想起了王旷的旧情(不少人是得过他恩惠的,包括东晋王室)。或许是看在王导、周顗的情份上,或许是王羲之书法少年成名,十三岁的少年王羲之自此进入了公众乃至王室的视野。

  322年,王羲之经母亲和大哥王藉之劝说踏上仕途。这个仕途应当是“起家秘书郎”吧(学者说,王羲之起家秘书郎的时间,史无明文,只能间接推知)。秘书郎属中书省秘书监,掌管公府图书典籍,校阅脱误,兼管宫禁中藏书,秘书省内收集有先朝及本朝书法名家钟繇、胡昭、张芝、索靖、韦诞、皇象等人手迹,羲之得以玩赏和临摹这些珍品。王羲之任秘书郎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是对其成为书圣却有里程碑的意义。

  明帝太宁元年(三二三年)八月以后,“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耳。”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见《晋书•王羲之传》)”。经姨夫司徒王导、岳父京口车骑将军郗鉴商议后上疏新帝,把王导无锡城中闲置着的右军府赐给王羲之作与郗璇的婚房,于东晋成帝咸和元年九月初九成婚。夫人郗鉴,字道徽,清丽端庄,知诗达礼。婚后,王羲之踏上寻父访碑、山东访祖、西游华山(题诗古城会,书刻西院门)行旅。第二年生下玄之,接着凝、涣、肃、徽、操、献共七子 ,一女孟姜。

  咸和三年(328年),王羲之访知父亲王旷已客死他乡。在无锡家中守灵慰母,三年不仕。333年,上京探望叔父母时,在乌衣巷王导家中,亲自为成帝当面书写《浩然正气》。339年,成帝咸康五年,王导亡,王羲之从无锡携母前往吊言慰籍。342年,咸康八年,成帝旨召王羲之从无锡入京,官授待中,礼部尚书、王羲之皆不受。永和元年(345),王羲之赋闲在无锡白水荡家中,在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劝说下,出任护军将军,都督江南诸军事。永和八年(352年),王羲之审时度势后,致书上疏,力阻北伐,未见奏效,穆帝不纳。次年,殷浩率军被姚襄击溃,北伐彻底失败,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南游会稽,聚会山阴、兰亭修褉作序。354年,王羲之代理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355年三月,王羲之耻为扬州刺史王述其下,在父母墓前祭别,回洛社旧舍。留下故居、鹅池、观鹅亭及古迹洗砚池。(明崇祯进士王永积有《池边涤砚》诗云:“千载兰亭迹,空留砚石存;时来洗残墨,付与细鳞吞。”有赵朴初题写的“王右军洗砚池”)。357年回到白水荡右军府,与家眷团聚。重立书斋,养鹅群。临池法书,石台晒书。宅中设道观,建家庙,树佛堂,造亭观景,留下墨池胜迹。其后游历吴中。公元359年后,王羲之将家中宅第捐为佛寺。携部分家眷离开无锡(关于王羲之携家眷离锡一事比较复杂,容再研究商榷吧),旅居浙江山阴,东南诸郡,穷名山,泛沧海。361年卒于金庭,墓葬金庭山。现在的金庭王羲之墓,已是八十年代由日本友人捐款建造的了……

  重要的是,据有关专家考证,王羲之很多作品是在无锡完成的,比如,在白水荡家中书下百余信札寄名士好友。其中十字书法条幅《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被行家誉称天下条幅,流传至今。在宜兴为平西将军周处留下晋内史陆机撰文的书法谪笔,现存周侯祠。在洛社书《王右军告祭文》(见隋唐嘉话卷下)、《王内史借船帖》,与周抚信《今在田里帖》、《天鼠帖》等,在无锡寺院书《祝圣都道场》,五个砖雕大字留传至上世纪……

  据说的《姨母帖》也诞生在无锡——说是永和五年(349),王导逝世拾周年,王导夫人、王羲之的姨母(?)悲伤致疾时,王羲之在无锡右军府涤砚池畔,写下信札,派员送往建康,以慰姨母病疾。(《姨母帖》真迹复刻在惠山晋朝华孝子祠《孝为行首》堂右壁上。)——有人说,《姨母帖》是349年王羲之在建康护军将军任上写的。在这一点上,我是有一点不同意的。撇开王导夫人是不是王羲之姨母不说,在建康还是无锡写的也不重要,让我们再来读一下《姨母帖》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太悲伤太惨痛了啊,姨母是在生病啊,应当说点好话呀应当温言安慰呀,无锡离建康又不远应当上门探望呀修什么书呀。这个《姨母帖》让病人读了病情要加重的呀。如王羲之其时人在建康那更欠妥了。——我同意《姨母帖》是349年王羲之在无锡或建康给他去世的一位姨妈写的。——也有说《姨母帖》是给他的恩师、好友李充的母亲卫夫人写的(卫夫人正是349年去世的,这难道仅仅是个巧合吗?)。——据郑杓《衍极》和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卫与王世为中表”。王国栋所修《王氏宗谱》更在羲之之父王旷条下注明“配卫氏”。如是说,这个姨母当是卫夫人了。

  当然,有一点不同意见不影响我对专家的敬佩之心的。怀着敬佩之心我非常想帮专家做点儿什么,比如野外考察提供点新资料什么的。好朋友、大诗人金山鼓励我说,你可以的,你从小长在崇安寺。我只有羞涩着脸笑了。从小长在崇安寺有什么用呢,是往后溯几百年,时人也不见得知道王右军府建筑是什么样的。那个石彻的长满青苔的深深的王羲之洗砚池我是见过的,据说不久将重见天日。但是因为是书圣的洗砚池,历代保护修葺,已修改得一点晋时痕迹都没有了。这不是无锡的事。走遍中国都找不到东晋和南朝的建筑遗物了,甚至连图像也没有保存下来,只能来点儿想像只能结合历史文献,参考日本飞鸟时代建筑来探讨王右军府建筑了——什么是日本飞鸟时代建筑?或许你希望我稍为说两句。大约在四至五世纪后,日本进入飞鸟时代,从山东渡海到大和平野南部的中国移民很多,(也是为避西晋未造成的中国三百年之乱啊与王羲之他们先后南渡是同步的啊其中也有不少王氏的族人啊),被称作飞鸟汉人,给日本带去了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艺术和技术,其中以活跃在建筑领域的东汉一族为特出,正是他们的劳作和传授,使日本成为有高度建筑技艺的。为这个世界保留了仿六朝建筑风格更近于汉代建筑风格(这是建筑史上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的法隆寺,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群。有了这个硕果仅存的瑰宝,我们对王右军府建筑的缅想,应该可以更为合理一点了——不是建筑风格由古拙、强直、端庄、严肃、以直线为主的汉风,向流丽、豪放、遒劲活泼、多用曲线的唐风过渡嘛;不是墙壁用壁柱、壁带加固的土木混合结构建筑嘛;不是后世用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嘛;不是舒展如翼的大屋檐嘛;不是宅后建有园林有土山、钓台、曲沼、飞梁、重阁……崇尚自然野致嘛;不是无锡城东王右军府内白水荡边多种桔树、石榴,垂柳与槐树嘛;不是室内传统的卧床增高,且附床顶 矮屏及几案、屏风也发展出多摺多牒式嘛,不是房屋、家具上的莲花、卷草纹和火焰纹线条更加流畅飞动了嘛……我说这些不是跑题。当我站在奈良法隆寺前,我想,无锡行将兴建的王羲之纪念堂,可以参照法隆寺的西院和金堂来做啊,这不是抄袭,这叫回归。因为这更符合那个时代,更可以作为崇安寺的核心建筑,更可以提升崇安寺的历史文化品位嘛。走进这个纪念堂,等于进了当年的王右军府嘛进了当年的兴宁寺嘛……王羲之可以笑纳,顾恺之也可以笑纳的呀,都是东晋人嘛……

  王羲之当年常常喜欢在这样的府第外散散步的,看看建筑,欣赏无锡城东三百步外、少说百十亩大的一个大荡(白水荡),看天上白云,看荡中水流,看岸边柳树。时见南渡人群从门前过,有北来的一对爷孙。虽然风尘仆仆,老人眯着的老眼始终不离年幼的孙儿。孙儿笑,老人笑,孙儿颦,老人愁。仿佛荡中流水连绵不断,仿佛岸边柳树,其内树汁流动,一枝摇,百枝摇……王羲之惺惺觉悟到了什么,爷孙俩的样子很长时间一直在他眼前晃动……据说353年在会嵇做《兰亭序》的当场,王羲之发现远处竟站着这对爷孙,下笔时蚕茧纸上的字已仿佛是爷孙相依、流水连绵、树汁流转……某书画名家听后说,你这个传说是从清代艺术评论家包世臣那里启发来的: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如老翁携带幼孙,痛痒相关,顾盼有情。我欢乐着心情说,是的是的。

  还有一个传说,大约在360年前后,无锡兴宁寺正在筹建中(365年建成),一小和尚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昔年的王羲之洗砚池边,站着一个相貌清奇、面带病容的老者。其时来白水荡一带的达官贵人很多,小和尚也不敢去惊动他。过了很长时间,再经过时,见老者仍痴在那里,已满脸是泪了……忙去叫负责筹建的方丈。方丈赶来时,什么人也没有。正当方丈慈祥着眼睛仔细地看小和尚时,小和尚发现地上有一张蚕茧纸,上面写着:祝圣都道场。老方丈已经失色失声了:右军大人——右军大人——敬香茶、敬香茶、敬香茶——那里还有人呢曾经有过人吗?连小和尚都怀疑自己刚才看走眼了……

  祝圣都道场?普陀山有观音道场,五台山有文殊道场,峨眉山有普贤道场,九华山有地藏道场,祝圣都道场是什么意思呢?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汉族。公元303年生于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公元307年,随家族南渡、定居晋陵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作者:姚琦)


« [1] [2] »

上一页:方宋:意象写实之路
下一页:张光宇:被遗忘的漫画家
    
人物风采
[文化访谈] > 【中国艺术人物访谈】… > 对话戴斌:四川靠什么… > 王子虚 —— 一个非原…
[文化人物]
刘亚安笔下…
李赞集:无…
马一鹰:“…
[艺术家风采]
澄净内心的…
吴佳君:书…
歙砚风骨 其…

艺术机构
爱乐乐团
上海书画院…
金色塔画廊…
华韵琴行
吴门艺苑
江苏省女子…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