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城市文化
 
"文创"如何激活一座城?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9-24 15:36:47  点击:2330

 

“忠孝东路走九遍,穿过陌生人潮搜寻你的脸,有人走得匆忙,有人爱得甜美,谁会在意擦肩而过的心碎……”入夜,站在台北繁华的东西向商业主干道忠孝东路,耳畔不断响起这首《忠孝东路走九遍》。事实上,不同于南台湾的宁静与平和,这里聚集着台北一半以上的百货公司和多个品牌的旗舰店,街头人潮涌动。此外,从忠孝东路这条带状商业区向纵深辐射开去,各条巷子中还隐藏着人气爆棚的各种特色商店和美食小吃店。佛山客人此行,除了要把台北街头的特色美食小吃和服务业引入佛山,还要一探台北的“文创”产业和“文创”服务带来的文化商业综合体新模式,而佛光山、莺歌区带给佛山仁寿寺、石湾镇的,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启示。

复合式文化商业综合体

多重元素的城中之城带来另类感受

在南台湾,只要是“想玩的、想疯的、享受的”,都邀请您进入高雄义大世界的梦幻王国,游乐设施、餐饮服务、商店以及国际一线品牌应有尽有的义大世界shopping mall,足够客人玩、住一晚,再血拼一整天;在台北,诚品书店、维格饼家的凤梨酥梦工厂,陶瓷专业聚集街区富贵陶园的文创主题餐厅,更是以复合式文化商业综合体的形式,让市民和游客享受着文化创意服务的悠游自在。

诚品书店:更像一家精品百货公司

有人说,受到电子商务的猛烈冲击,佛山乃至国内的实体书店已经难以找到生存的理由。不论是各地的新华书店,还是人文主题书屋,都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但在台北夜晚10时,记者走进台北101大楼旁的诚品信义旗舰店,这里却是人气爆棚的景象。

从空间布局来看,这家诚品书店更像是一家精品百货公司。每层楼都类似一个以“诚品”命名的主题空间:地下两层为诚品美食、诚品流行;一、二层可以买到极具台湾本土风格的诚品视界和诚品设计商品;三层以图书为核心,图书分类到位,人们席地而坐,享受着下班后泡书店的闲情雅致,抑或是抓住这台湾之行中的片刻宁静,浓浓的文化休闲氛围弥散开来。

四、五层则有各自独立的风格分区,是包含了诚品音乐馆、诚品风格文具馆、诚品画廊、诚品儿童书店等的诚品风尚和诚品生活,六层为诚品文化,但实际上大部分区域是引进的招牌美食。

不难发现,不论是对于台北人,还是驻足台北街头的游客,诚品书店都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整合了当代人的需求。可以说,诚品书店其实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书店概念,变身成一个结合商业、文化、地产诸多元素的复合式文化消费综合体。台湾朋友介绍说,与“台北故宫”一样,作为台湾当代人文风向标的诚品书店,已经成为台湾的文化标杆之一。

而在台湾朋友的眼中,诚品书店体量大、业态多元、复合经营元素丰富、爱书的人多、文化氛围浓厚,这是“诚品之所以成为诚品”的理由。“当我们要接触一个新的行业或者领域,时间不是网上搜索信息,而是来到诚品查书,这是很多台湾人保留的传统习惯。”

维格饼家:将凤梨酥的故事告诉每位游客

台湾凤梨酥是鼎鼎有名的手信,但作为知名生产商的维格饼家通过文创设计,让凤梨酥从冰冷的商品货架上走入“梦工厂”。

一进入位于新北的这家梦工厂,引导员首先会带游客走进这座斥资三亿台币建成的观光工厂——凤梨博物馆,环环相扣的参观体验流程,更像是一场立体的凤梨酥之旅。将手信礼品做成文化创意产业,将生产环节提升为创意梦工厂,其效果从“人手一盒甚至一箱凤梨酥走出维格”的场景可见一斑。

首先,游客们会走进一条手扶电梯,这是通往凤梨核心的隧道,凤梨的香味会立刻从感官上俘虏游客。同时,借助于的电子影像互动设备,在虫鸣鸟叫声中,顾客们可以先体验凤梨的生长过程。通过多种互动形式,游客会瞬间爱上这种天地间恩赐的植物。紧接着,步入凤梨酥的全自动生产车间,在这里,游客可以直接品尝新鲜出炉的、50多度的凤梨酥。

事实上,以台湾凤梨酥闻名于海内外的维格饼家,是台湾近年来崛起的食品业新秀,结合观光与食品产业,成功地让中式糕点以“特色伴手礼”之品牌红遍华人世界。公开的数据显示,2008年,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赴台以来,维格的事业迎来爆发期。2008年以前,维格的年均营收仅为几千万新台币。2012年前十个月,维格饼家营业收入已超过10亿新台币。

“善于讲故事的台湾人,将凤梨酥的故事输入到每位游客的心中。”据台湾朋友介绍,政府对于凤梨酥透过文化创意、格调品质的提升,让凤梨酥跨足两岸市场的积极尝试给予高度评价。同行的佛山友人中,有人动情地感慨:“我们佛山的盲公饼,历史更为久远,能不能也尝试走这条文创之路呢?”

复合式餐厅:开启多重感官享受之旅

在台北的两日行程中,复合式文化商业消费综合体的概念越来越真实。在台北陶瓷圣地——莺歌区的富贵陶园餐厅,则打出了“复合式人文艺术餐厅”的概念,令游客们在欣赏中西艺术品的同时,进入陶文化主题餐厅开始一场视觉、味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享受之旅。

尝一口菜根香,饮一瓢茶水甘,在苗栗县的富贵三义餐厅,复合式餐厅惊艳的景观设计是结合艺术创意料理的经典人文场域。随着建筑安排的路径,在美术馆中游历穿梭,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每一方停留驻足的角落,都融入了人文想象形成不同的风貌景象。自然、生活与人文空间交织成一种复合式的用餐体验。“以天地为师,以人为本,分享生命的美好,简约灰色静谧里收藏人文与自然。”打动了不少游客的心。

佛教道场

佛光山对仁寿寺的启发 以文化带动区域发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记者一行登上高雄佛光山——这个台湾的佛教道场,但其时辟建者88岁的星云大师身体微恙,和大多数慕名来到佛光山的宾客一样,佛山客人们同样是高山仰止而不得见。但在见过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时,记者向法师简单讲述了广州学者关于三藏法师昙摩耶舍(也作达毗耶舍)在季华乡结庐讲经的研究。半个小时后,忽然传来星云大师召见的消息。

记者一行穿过熙熙攘攘、商业氛围浓重的佛光山商业区大堂,星云大师已经端坐在“佛前香”的主位上。这里没有想象中的烟雾缭绕,没有佛光万丈,但其端庄和蔼已然可感。要知道,在佛光山这个大师亲手设计的参佛之地,想烧香其实是并没有香炉的。

星云大师的句话是:“午饭吃饱了吗?”大家回答“饱了。”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多人的想象不同,佛光山商业服务区礼敬大厅将高雄的多家饭店引入进来,在礼敬大厅,有星巴克、7-11、汉来素食餐厅、翡翠菜饭、皇帝豆面、手信坊等熙熙攘攘的商业服务点,游客们可以享用的米面粥食与汉堡土司一应俱全。在这里,游客等都会在游览之后饱餐一顿。参拜大师的步,要管饱肚子,选好舒服的坐姿,这也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陀讲经开始的故事。

“你们来自佛山,是有佛性的。”“南方日报是很有名的报纸。”星云大师的赞誉让佛山客人颇感舒心。事实上,根据广州学者陈一阳的研究考证,未有佛山、先有塔坡的“塔坡”之音更有深意,三藏法师昙摩耶舍(也作达毗耶舍)在广州建光孝寺之前,曾在季华乡之地结庐讲经。此后,才有唐贞观二年,塔坡出土三尊佛“胜地骤开”的故事(详见南方日报2013年7月9日禅城视窗3版《佛山佛何在》)。佛山此地真有佛来过,而佛山对于佛教的崇敬还不仅仅在于“因佛而名”的历史荣耀,记者注意到,以儒释道为主要题材的石湾公仔,还登上了佛光山编纂的《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辞典》上。

在台湾友人的眼中,星云大师是人间佛教的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他以超时代的传播理念、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弘法讲经。而他一手辟建的佛光山道场,熙熙攘攘的商业服务不但不会削减其影响力,反而恰恰因其具备的全方位、超大型服务功能,足以为信众和游客提供各类需求,这种类似于超级“百货公司”的佛教道场,成为海内外佛教界争相仿效的典范。

在这里,佛光山更像是一个文化人文传播的综合平台。记者注意到,2013国际书展的展台正在搭建之中。届时,将会有文学、艺术、教育界名人纷纷参与,借助于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这样的大型书展为起点,佛光山希望能够凝聚起人们对于阅读的热情,倡导书香社会并让社会因为阅读而幸福。

事实上,佛山的佛教历史资源更为久远。在近代佛山佛教的鼎盛时期,按照旧志所载,光是佛寺有二十多间,其中比较的有“四大丛林”——塔坡寺、仁寿寺、德寿寺和三元寺。尤其是位于市中心的佛山仁寿寺,在咸丰元年曾一度达到前至佛山涌将军桥头,后达文华里尾,左邻镇南街,右连三官街的规模。

有佛光山这种高水平的、以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提升区域繁荣和影响力的模式在前,,迈开复建步伐的塔坡古寺和仁寿寺,空间面积扩大数倍的同时,如何在人文商业精神已然深入城市血脉的佛山,以崭新的模式提升和适应时代的主流价值、传播规律,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成为当下不得不思考的命题。

陶瓷之都

水里蛇窑:深度体验陶艺文化园区

台湾中部的南投县有十多个镇,其中的集集乡有台湾“十大观光小城”之誉,水里蛇窑位于台湾“绿色隧道”小火车的旁边,而这里正是日月潭风景管理处的入口。镇长非常骄傲地告诉记者,香蕉与蛋卷是集集的特产,而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集集小火车站和颇有历史感的蛇窑更是集集乡旅游观光业的“名片”。,已经将近一个甲子的蛇窑还在燃烧着1200度的温度,但是其第三代从业者林清和却已经成功蜕变为新时代的经营者。

在“南国陶都”石湾,同样有一条五百年龙窑,同样是依山丘之势而建,这里也同样有着“刘胜记”五代传承的美好故事。但是人们来到“南国陶都”除了到公仔街走一走,还能看什么、体验什么的问题,却一直困惑着佛山。有着五十年历史的蛇窑之变与台湾“陶瓷之都”——莺歌区的转型,或许带给佛山人很好的启示。

“陶艺生活化”让蛇窑再放光彩

穿过一片开满花儿的瓜田,驶上绿荫道,台湾小火车颇为复古的汽笛声回响在山林之中,记者一行慕名前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水里蛇窑。因为窑长似蛇,又顺着山坡堆砌而成,蛇窑因此而得名。享誉东西方的台湾陶瓷,上世纪正是从这里走出了制陶业的先驱者。

几乎与石湾陶艺早期从业者主要从事于花盆、花瓶等实用陶瓷出口,而赚得“桶金”一样,集集乡添兴窑等台湾窑火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几乎惊人的相似。在上世纪上半叶,添兴窑的琉璃瓦、花瓶等实用性陶瓷在台湾市场占得重要一席。

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制陶业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夕阳产业”。作为添兴窑第三代传人的林清和开始思考,到了自己这一代,添兴窑究竟该如何转型。此时,他坚定地认为,时间的堆砌比金钱的堆砌更好。他开始进行观光旅游业的尝试。于是,老窑新开,这里转身成为一座陶艺文化园区,茶艺室、文物馆、景观园艺等为观光者提供深度的体验之旅。林先生认为,“文化产业一定是衰在百业之先、兴在百业之后的,而蛇窑是整个添兴窑文化传承中重要的灵魂,从传统中找创新,从生活中找到素材,一定要关注到自身的地方特色,重新聚集优势。”此后的林清河,树立起了“陶艺生活化”这一新的理念。

但意外来临,2008年,9月21日的大地震将这里震为一片废墟,50年历史的蛇窑也在地震中遭遇重创。重整旗鼓后,设立在添兴窑旁边的9·21地震纪念墙,也成了游客慕名前来蛇窑旅游观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于9·21地震,也成了林清河创作灵感、领悟自然力量的来源。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正反映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他说,一定要把自己的根扎在泥土之中,世代交替传承下去。

来到集集添兴窑看什么?“欢迎大家看看我们的蛇窑,看看我父辈当年的工作室,看看母亲在墙上留下来的记号,看看日据台湾时期留下来的遗迹。”事实上,在建设新的房屋时,林清河曾力排众议,将父辈们使用的琉璃瓦工作室保留下来,在这里,能够感受其深厚历史与传统的,还有早期制陶所使用的人力冲床,以及不识字的母亲在墙上用粉笔记下来的斑驳字迹。

塑成形、饰装饰、练过程、用生活,水里蛇窑为游客们设置了观光旅游的多种套餐,如果手捏、拉胚、烧制等全过程体验下来,需要450台币。

“石湾不能丢掉自己的基础,要站在基础上、站在传统上讲创新。”与石湾有过交流的林清河这样建议石湾。

陶艺服务现代生活,蛇窑有历史看,有传统在,又有创新的深度体验,这是水里蛇窑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相比之下,石湾同样有五百年历史的龙窑、有传承了五代的“刘胜记”,可是,这些美好的传说与故事如何能够让人们可感、可知、可触摸,却是佛山要补上的一课。

历经30年 莺歌区成功转型

“远离尘嚣的杂乱,重温泥土的芬芳。”在台湾“陶瓷之都”——莺歌区,陶瓷这种泥釉火的艺术延续着一座百年小镇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事实上,莺歌区与佛山石湾颇为相似,其发展历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初,这里有河流、有山林,有宝贵的土质和木材资源,当陶土、水和木材这三种大自然的恩赐连接在一起,有了陶艺创作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说,莺歌制陶历史可考的有200年。不过,几乎与石湾一样,其早期也同样以实用器皿居多。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台湾开始出现艺术陶瓷。而又几乎与佛山石湾一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卫生陶瓷、精密陶瓷等五大类陶瓷全方位云集莺歌,这其中,建陶卫浴等制造环节也设在莺歌。不容忽视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低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大陆一度成为莺歌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对手。但,历经三十年转型的莺歌区,天空始终是湛蓝的,没有污染,没有为传统所累,不论是多个台湾工艺之家的纪念馆,还是日本南部的铁壶、日本作者的玻璃釉,抑或是台湾高校教师的现代铜塑,都可在此地见到推陈出新的上乘佳作。

,莺歌镇内的陶瓷相关产业工厂及店家已超过千余家、大小商店近2000多家,每天到镇上参访的游客不胜其数。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的发展转型,从当初80%以上为陶瓷制造业转型艺术街区,莺歌用了三十年时间。

上世纪80年代,与很多心怀梦想的陶艺作者一样,创作者许朝宗从台北来到莺歌,在前来台湾“寻宝”的挪威客人的要求下,开始了仿古陶瓷的尝试,一次次进行釉料的试片和器型的研究。在他的带动下,仿古陶瓷成为台湾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标志性特色。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的金彩与黄金雕塑,更成为许朝宗吉州窑独特的辨识符号。三十年间,莺歌成了大师,大师也同样成了莺歌。

在陶艺日用化的趋势中,游客们可以在莺歌老街上体验吸水杯垫、陶瓷手机壳、陶瓷搅拌杯等小玩意的制作。记者注意到,几乎每家陶艺店不论大小,都设有互动体验区。老街入口处的新旺集瓷,上世纪20年代新旺阿公留下来的旧窑厂被打造为纪念馆,带领游客认识这个地方曾经发生的故事、分享莺歌人对于莺歌文化历史的热忱。新一代的传承者则提出了“实现台湾角落生活美学”的创作目标,集合更多的设计灵感创意,用简单而华丽的风格述说属于台湾角落的故事。虫生(通“重生”)系列涵盖了斑斓蝶影变色宁静杯、夜与晨变色杯,生命系列的夏荷剪影喇叭杯、剪影吸水杯垫等,漫游台湾系列等,令游客爱不释手。

新旺基瓷只是莺歌尖山埔诸多陶器工厂的一家。在更为高端精品路线的富贵陶园,则成为新时期画廊运作的代表,通过不定期布展展示岛内外艺术大师的作品。“整个莺歌镇有20多平方公里的陶艺街区体量,艺术品更是国际化的,你们的石湾为什么不能整体进行尝试呢?”一位到过佛山的台湾友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

上一页:新兴艺术区如何独辟蹊径
下一页:向世界传达地道灵动的无锡形象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