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专家视角
 
关于文化创意园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1-8 16:50:41  点击:2402

 

  文化创意园区是园区经济发展至今的业态,既不同于以生产制造为主题的工业开发区,也不同于以科技研发为主题的高新技术园区,而是立足“文化创作、创意开发”主题形成的产业经济布局区,是全面超越制造园区、技造园区的“智造”园区。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来,各类文化创意园区迅速成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热点,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建成或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超过了1万个,可谓遍地开花。但跃进式发展中也出现了同质化、空壳化、地产化、泡沫化等诸多弊端,数据表明只有不到10%的园区真正盈利,超九成处于招商困难、经营亏损的不利局面。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燎原壮大之势,一方面是园区经营举步维艰之困,如何在宏观利好和现实阻力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动文化创意园区可持续发展,值得研究和思考。2012年7月到9月,本人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无锡市第三期“公共政策与政府管理”专题研修班学习期间,专门实地走访了旧金山湾区、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内港等产业园区,并结合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发展,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创意园区的经验教训后感到,文化创意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有着独具一格的发展特色和异于常规的发展路径。从文化创意园区自身发展角度分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重点统筹把握好四大关系。

  一、以“均衡”为尺度,统筹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通力协作,这个力度把握的重点在于“均衡”,既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宏观引导、规划控制、政策导向的主观能动作用,又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配置资源、互通信息、优胜劣汰的客观调节作用。重点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谋定而后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逻辑性,盲目上马、强行推进必然导致主导产业定位不清、园区发展缺乏特色。因此,在产业主题选定、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在对产业基础、文化氛围、技术能力、市场风向等多方要素进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谨慎推进。如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从初期的35家爆发增长到130家,由于一哄而上、仓促推进,各园区之间经营管理模式单一、结构趋同,盲目争资金、争项目、争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矛盾开始凸显,M50、红坊等艺术类创意园区甚至处于交易量骤减、资金回笼困难的状况。二是循序而渐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市场风向变化莫测和产业前景变动不居的特点,因此在总体规划和框架设计上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宜动不宜静。若急于制定从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规的一揽子设计,反而容易自我束缚、陷入被动。应该在总体框架确立的基础上,随机应变、顺势而为,不断修正发展目标和产业方向。如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不搞一步到位,坚持分级规划、分批建设、分段发展,为市场变化留足空间,为产业发展留有余地,历时3年从区级项目一步步成长为数字电影产业园,跻身进入电影产业战略发展大格局。三是有为有不为。园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集中力量保障资金投入、打造服务平台、引导产业创新,不介入产品生产、不干预市场变化、不影响企业活动,限度地调动、保护、尊重市场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防止行政方式对产业发展带来的过热、过度干预。

  二、以“融合”为目标,统筹把握“产业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发展阶段的园区对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工业开发区主要是水、电、气、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园区主要是信息、融资、人才等服务平台建设,而文化创意园区则主要是人文、生态和生活等综合环境建设,而且更为细腻、更为苛刻。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在于“融合”,通过营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优质环境,推动产业和环境融为一体、合二为一。重点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培育凝重厚实的人文环境。文化创意产业不是靠人力堆砌、技术来推动发展的,而是靠文化积淀、创意火花,因此园区发展不能光讲规模、效率、产出、税收,更重要的是创意、理念、大师、氛围。如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充分挖掘雪浪钢铁厂旧址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老厂房框架被改建成各类影视制作中心和6000平方米的亚洲摄影棚,原厂区码头及36亩自然水面被修复为拥有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湖光水景区,以工业旧址和文化创意的巧妙融合营造出宛如电影般的人文环境,实现华丽转身。二是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接地气,从百姓的生活需求里找市场空间。要在体现产业功能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城市发展的要素资源,大力发展餐饮娱乐、旅游休闲、生活居住等周边产业和配套商业,使园区不再是冷冰冰的生产集聚区,而是成为具有文化氛围、城市活力、宜商宜居的新兴发展区。如上海陆家嘴缺乏合理的商业设施配套和生活居住服务,导致商务与商业脱节,很难形成人气集聚;而一江之隔的田子坊,则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人潮如织,人气旺盛。三是构建浑然天成的生态环境。文化创意园区不能只注重建设楼宇、厂房、工作室,也不能用绿化代替生态、用景观代替自然,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草地、林地、水域合理布局和工业遗留的生态化处理,构建与高端产业相匹配的优质生态。如美国马里兰州的港口城市巴尔的摩,紧密围绕“水”作文章,以营造亲水环境、改善水域质量、扩展公共空间、统筹区域特色为关键,经过30年建设,将巴尔的摩内港由建筑陈旧、污染严重、濒临荒废的旧工业区改造成为“城市娱乐之祖”,成为城市活力源泉。

  三、以“共生”为重点,统筹把握“核心与周边”的关系

  若将文化创意产业比喻成一颗树,文化、创意、设计等核心企业是主干,技术支持、产品生产、运营辅助、市场推广、信息咨询等周边企业是枝叶,枝繁叶茂才显得生机勃勃,这是一个“共生”的关系。重点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引进核心企业。谁掌握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谁拥有了支配效应、引领效应和高附加值效应。一定要坚持引进产业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国际知名企业等在产业链条中拥有话语权的核心企业,一方面吸引周边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聚,一方面提升园区发展质量、扩大园区影响。如无锡电影数字产业园在先期的企业引进中,坚持高端战略,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水平产业服务和超的影视制作平台吸引和集聚了灵动力量、新亚洲娱乐联盟、麒麟影业、博纳影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影视前期公司和影视后期制作公司落户园区,签约落户项目近70个,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影响力。二是坚持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周边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周边企业若不具备规模效应,不仅不能支撑和服务核心企业,而且将会在同业竞争中失去成本和质量的优势。要在构建供应链关系的基础上,扩大环节型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组织规模,致力形成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中心。如深圳大芬油画村以原创油画及复制艺术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国画、书法、工艺、雕刻及画框、颜料等配套产业经营,集聚了1200多家画廊、门店和工作室,吸引了常住画家、画工超万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油画产业圈,由此声名鹊起,仅在今年第八届文博会上实现交易额6378多万元。三是多角度多渠道推动企业合作。只有通过企业集群的相互接驳来构成多重交织的立体产业链环,方能形成产业规模、获取经济利益。如美国旧金山湾区致力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蓝色经济区,政府以关键技术项目、技术推广中心、开发扶持政策为纽带,与企业、高校、科研、金融共同缔结政产学研资联盟,通过区域内部的互动、竞争和合作,抢占发展高地,赢得发展先机。旧金山湾区也因此一跃成为集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蓝色经济区,成为世界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

  四、以“创新”为关键,统筹把握“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运行规律和发展需求模式与传统产业有明显不同,管理与服务也与传统园区有着明显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于“创新”。要跳出传统园区日常管理和常规服务的旧有思路,把创新、高端、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贯穿到从园区创立到运作开发的全过程,推动园区发展弥久恒新。重点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因地制宜。文化创意园区与传统园区之间、各文化创意园区之间对知识技术的要求、人力资本的需求和历史人文的追求不一、环境迥异,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也有经纬之别,必须立足自身,因地制宜。如常州将“中华恐龙园”、“动画产业基地”、“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资源整合,成立了创意产业基地,通过资产并购、深度融合,开启了一种独特的“四不像”管理模式,柔性灵活、开放多元,激发了创意基地的活力。二是按需供给。需求决定了管理和服务。要通过对产业发展阶段和进程的动态监测和识别,按照创意作品化、作品产品化和产品品牌化等不同阶段相应提供创意研发、产品孵化和营销传播等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如张江文化创意孵化器,面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借鉴以色列模式采用了以服务换股份的创新孵化模式,并进一步固化所换股份,有效解决了基地可支配资源有限的困境。三是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的推动园区、产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还是要靠管理和服务的不断创新。这个创新,是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对经济增长新核心要素的把握,对新的产业结构通道的重新建构;是在创意经济时代对传统产业经济思维方式的转换,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是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调试和改善,从而形成管理与服务协调统一、同步创新的良性发展体系。

  在创意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国内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型的,文化创意园区唯有外塑形象、内修气质,进一步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均衡、“产业与环境”的融合、“核心与周边”的共生、“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方能在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方能实现从制造、技造到智造的跨越,方能实现文化创意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桂明强:市委宣传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

上一页:加强文化建设 塑造特色品牌
下一页:推进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