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非遗博物馆 > 非遗资讯
 
博物馆保护“非遗”的途径及意义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8-11 15:04:48  点击:2353

 

我国从远古到现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南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列入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项,省级11项,市级3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7处,“工艺美术大师”2人;童子戏、如皋木偶等多次赴境外展演,促进了南通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南通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显得愈加重要,其传承与保护也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本文拟从博物馆的职能分析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方式与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的途径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苏省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市建立了专题博物馆、民俗馆、传习所共67个。南通近年以兴建环濠河博物馆群为契机,沈寿艺术馆、南通风筝博物馆、蓝印花布艺术博物馆等一批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场馆纷纷落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起的作用逐步凸显。

(一)收藏非遗的物质载体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工作的基础。通过实物收藏的方式,无疑是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都可能因其自身的艺术性被博物馆收藏而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博物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载体的范围是多样化的,除了收集一些道具、制品作为藏品以外,还可以收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音记录载体(如录音、录像等)作为资料馆藏。在博物馆与传承人的密切配合下,物化保护与无形保护共同开展,文化遗产必然能得到的保护效果。

例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板鹞风筝制作工艺中,包含雕刻、绘绣、书法、扎搓等工艺,也包含了一定的空气动力学,精妙的音响学和气象学。它不仅是人们欣赏、收藏的艺术品,也是情调高雅,文体相融的运动器具。南通的风筝博物馆收藏了古今中外100余件风筝精品,并以南通特色——哨口板鹞为主,展示了本地区参加多次国际大赛的参赛风筝、奖状、证书、以及风筝艺人制作技术创新、风筝爱好者的理论研究专著。同时辟有一小厅给参观者在兴趣激起时动手参与制作风筝,充分凸现了风筝文化的地域性、传承性、创新性、大众性,使参观者感受到中国风筝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研究非遗的手工技艺

博物馆有着专业的人才队伍、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文物修复等技术条件,因此可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有效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并运用一切现代的科技手段,譬如录音、摄影、摄像、著书立说等一切手段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在一定的载体上。通过潜心研究,将的文化遗产整理出来,并且加以传播,使更多的人们关心无形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们带来的启迪和愉悦。

作为我国座公共博物馆和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近年来逐步将关注的目光从馆藏文物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馆藏刺绣文物,组织专业人员,联合原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业人员,承担起仿真绣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多次实地走访健在的老艺人以及刺绣加工厂,了解仿真绣的刺绣针法和绣线,并为其摄影、摄像。现今,仿真绣已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南通博物苑也被命名为仿真绣传承保护基地。

(三)展示非遗的研究成果

博物馆在宣传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特殊的责任,如何做好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博物馆可通过动静结合、公益与非公益互补等形式,增强其陈列展览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从而使博物馆的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起到收藏和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作用。

如,创建于1997年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是我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该馆现分5个展厅,动静结合的表演展示了古今蓝印花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国内外广大爱好者、大中专院校学生欣赏、学习、研究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是特色的南通旅游景点和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基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等实习基地落户该馆,为培养传统印染研究人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努力。开馆十年来,该馆共赴海内外展览三十多次,接待了中外宾客五十多万人次。2005年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在第二届文化遗产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观看了南通蓝印花布技艺展演,并赞扬吴元新在蓝印花布传承创新中所作做的努力。

(四)保护非遗的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人。然而,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时,许多活动仍然是观者寥寥。 无人传承是一种危机,无人喝彩则是一种悲哀。没有观众,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越来越“贫瘠”。保护,不应只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不应只是政府的责任。而怎样激发公民的自觉行为,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为了使某个非遗项目得到传承,文化遗产委员会会确立能够表现这种形式的人为“活的人类珍品”。然后,这个人被要求继续表演或者制作这个项目。在集体项目诸如戏剧表演、仪式等情况下,一个人不能表现其艺术和功能特点,一个群体被确立为这个文化项目的“活的人类珍品”。那些被确立为“活的人类珍品”的人被要求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可以无需缴纳费用而得到培训。韩国政府给那些“活的人类珍品”每个月相当于850美金的生活补贴,还为他们提供免费医疗和其他的特殊待遇,这些特殊待遇提高了“活的人类珍品”们的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激发了他们的热情。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特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而言,其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社会实践和仪式节庆事件;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从根本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表现在文化多样性当中的人的创造力。对它的保护,是对不同文化形式和价值的尊重,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能够保存下完整、丰富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习俗,推进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自然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1998年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乡陇嘎村被命名为中国个生态博物馆起,我国已建成十六座生态博物馆,还有一批正在建设中。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在保护了少数民族千姿百态的生活习俗的同时,对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文化的经济价值来看,只有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才能发挥文化遗产的魅力,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时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真正和健康地发展下去。当前而言,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某些情况确实堪忧。一些人或地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化、碎片化、拼盘化,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民间化(如将民间老艺人集中起来培训或者将民间艺术演出形式舞台化等),这种所谓产业化的运作实际上在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江苏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拓展了传统工艺品产地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如江苏的东海水晶城、丁蜀镇陶瓷市场等,是目前全国的水晶、绣品和陶艺的专业交易市场。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玉器、扬州漆器、南通扎染、水晶雕刻等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目前传统工艺美术法人单位有4300多个,从业人员38万余人,年产值370多亿元。江苏省还积极兴建公益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场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空间,如建立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等。这类场馆集宣传展示、精品收藏、产品研制、技艺传承等于一体,既是对外宣传、推介、销售的窗口,也是业内交流、教育的平台。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也是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内在的、集体无意识性的核心价值。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和思想及其行为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许多积极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帮助我们解决人类的和谐生存、可持续发展和精神走向等问题。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一个稳定的文化系统,我们可以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方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汲取有益的东西,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民族性和大众性,从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上一页:“丝绸之路”申遗 西安与洛阳起点之争未停歇
下一页:单田芳评书改编电视剧 保持原汁原味
    
非遗博物馆
[非遗资讯] >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 工业遗产在博物馆中复… > “非遗+旅游”助力文旅…
[中华] > 山东济南实施泉城品牌… > 维权 面临成长的烦恼 > 的“吃货经济”如何走…
[刺绣文化] > 锡绣妙手绣紫艺 > 丝绸“”如何焕发新生… > 刺绣给我的启示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