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城市文化
 
把握历史文脉 推动文化发展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7-21 15:50:58  点击:2200

 

闫晓峰

  胶州拥有4900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是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我们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总是从中获取智慧、认识规律、把握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还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活动规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运用于处理各种新情况、解决各种新问题,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博学多思,充分认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文化植根于历史,文史历来不分家。党员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学习一点历史文化知识,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不断充实自我,实现自我。

  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当前,胶州市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各种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员干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而提高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加强学习。党员干部不仅要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而且要成为管理、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精英。这需要渊博的知识、多方面的才学,仅仅“专”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博”上下功夫,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做好“博”字文章的重要一环。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学习完善文史知识,不断强化对胶州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努力提高自身驾驭文化强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胶州文化建设中来。

  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获得经验智慧的需要。“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一个不懂得关注历史的党员干部,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提高知识水平、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在“加快创新跨越、实现两个率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更好地总结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增强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胶州拥有49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太多的内容值得党员干部去研究、探讨。党员干部要全面把握胶州历史文化知识,特别要注意向文化先贤学习,感悟他们的情操品格,促进自身境界的提升,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把握发展定位的需要。回眸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经过八十年代的“经济创富”、九十年代以来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经历了一次次蝶变,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为标志,“文化创意”逐渐成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要素。当前,胶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弘文尚德之城的目标任务,可以说发展战略已经明晰。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建设弘文尚德之城的目标和任务非常艰巨,文化建设还存在文化事业欠账较多,基础不完善;文化产业总量太小,结构不合理;文化人才严重匮乏,后劲不充沛;文化发展规划滞后,方向不明确等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这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正视问题和困难,准确把握发展定位,以打造弘文尚德之城为主线,努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进一步实现胶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继承创新,正确把握胶州历史文化知识的主要内容

  胶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仅靠平时学习难以完全领悟,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正确把握内容,进一步学深学透,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

  深刻把握胶州人文特质。几千年来,胶州人以善经营、能理财闻名于世,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成,“金胶州”之称实至名归。“金胶州”的背后,是商业文化、港口文化、创新文化、收藏文化等的支撑与交融。而这些文化里面,又蕴藏着胶州人开拓创新的意识、敢为人先的精神、包容和谐的气度和刚柔相济的性格。能不能透过现象抓本质,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学有所得、学有所思的重要尺度。党员干部要善于从胶州历史文化知识中体会胶州人的人文特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进而弘扬城市品格,让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深入领悟胶州先贤智慧。胶州这片热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先贤,这里既包括政治家,也不乏经史学家,更多的是书画名家。如:提出“定都关中、迁徙豪强、和亲匈奴”的汉代开国政治家娄敬;爱国爱民、廉洁忠诚的明代内阁大学士高弘图;独力编著《新元史》、负责总成《清史稿》的历史学家柯劭?;身残志坚、五艺俱绝的“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等等。胶州历史上涌现出的这些光耀古今的文化名人,既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又为我们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寻标对标、激情创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各级党员干部应该带着深厚的感情从中领悟精华,从中汲取营养,更好地为我所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大力弘扬胶州城市精神。去年胶州市开展了城市精神大讨论,提炼出了“包容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包容,体现了胶州大气仁义、兼容并包的性格特点,这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正是我们胶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希望所在。开放,体现了胶州承古拓今、融汇八方的发展特征。回顾历史,胶州曾经的鼎盛得益于开放;探析现在,胶州发展的成果得益于开放;放眼未来,胶州更需要以开放引领跨越发展。创新,体现了胶州永不满足、敢为人先的价值取向。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但浇注了胶州人的心灵而且还使得胶州人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的思维引领着胶州不断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体现了胶州政通人和、达观和善的共同愿景。历史上,胶州民风淳朴,和谐向善;改革开放以来,胶州市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日益提高,2010年荣膺“中国幸福感城市”称号;胶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的奋斗目标,使和谐共进成为胶州的主流导向和共同追求。

  三、积极探索,努力实现胶州文化科学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是城市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也是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当前,胶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既是胶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化之年,又是胶州实现“海陆统筹、创新跨越,全面建设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的加速之年。对此,全市党员干部要以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为契机,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敢于担当,创新求变,勇于面对各项挑战,加速实现创新跨越。

  搞好总体规划,强化“双轮驱动”建设。加快修订、完善胶州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弘文尚德之城”为目标,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发展,文化创作数量与质量同提高,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齐推进,将胶州建设成为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相辉映、市民科学文化素质高、文化产业结构合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具有地方特色的齐鲁文化强市。

  加强传承保护,强化文化载体建设。重点抓好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新城区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和体育中心,健全完善老城区文、博、图“三馆”设施,构筑新、老城区“一刻钟文化圈”。对于城隍庙和庸生纪念馆、明山岭宝塔寺、张应院报恩寺、艾山唐王庙以及介亭遗址文化公园等文化景点应进一步完善规划,提升吸引力。以大沽河治理、“三河”治理为契机,重点做好大沽河沿线陈村港、太平寺遗址,汉代王景治水、胶莱运河文化遗存及三里河遗址等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少海古码头博览区,建设好云溪河两岸文化遗址、公园类文化古迹以及一批纪念标识类建筑物。成立胶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加大对胶州画派、胶州商派等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力度。积极推进集成式数字影院试点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

  挖掘文化资源,强化特色文化建设。着力打造 “中国秧歌之乡”、“中国剪纸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文化品牌,全力办好两年一届的中国秧歌节和胶州秧歌大赛,早日将胶州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秧歌文化中心。进一步举办好胶北桃花节、洋河采摘节、三里河桃园赏花会、糖球会等地域性特色节庆活动,积极培育人文特色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景观带。以胶州历史上影响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人物和事件为蓝本,创作一批文艺佳作和影视精品,吸引外来投资,扩大胶州影响力。深入挖掘胶州独特工艺技术、传统美食,以传统特色品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资源的观念,建立胶州市文化艺术人才库,抓好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工作;进一步优化文化队伍结构,提高市文化单位业务人员比重,确保镇(办)、村(社区)公益文化场所专职工作人员的配备;按照素养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要求,完善“庄户剧团”建设,精心打造一支常年服务基层的文化宣传员队伍,限度地发挥“文艺轻骑兵”的文化惠民作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以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为重点,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创新内容、扩大规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来源:华龙网
上一页:常州,一个充满创意的城市
下一页: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