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京杭大运河与无锡米市的兴衰变迁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5/6/3 9:27:52  点击:87

在历史的长河中,京杭大运河的变迁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经元朝政府的大力疏浚与开凿,这条沟通南北的水上动脉最终成型,成为我们今日所见的京杭大运河。及至明清,朝廷定都北京,对京杭大运河愈发重视,在元朝所奠定的运河基础上大力扩建。为充分发挥其“南粮北调”的漕运功能,朝廷特意设置漕运总督与河道总督,精心打理这一国家命脉。

永乐十三年(1415 年),大明工部尚书宋礼向明成祖朱棣上了一道奏疏。他在奏疏中言辞恳切地指出,海运之路充满艰难险阻,每年都有船只因风浪等意外而损毁,甚至有船只被海浪吞噬。相关官府虽需紧急修补船只,却因时间紧迫,往往只能向百姓横征暴敛,致使百姓苦不堪言,而修补后的船只质量也难以保证。从运输效率来看,一艘海船需百人方可运送千石粮食,其耗费却足以打造二十艘能装载二百石粮食的河船。这二十艘河船仅需十人,便可运送四千石粮食。两相对比,利弊一目了然。基于此,宋礼奏请将镇江、凤阳、淮安、扬州以及兖州等地的粮食,合计百万石,改由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而海运则改为三年两运。

彼时,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重要奠基人陈瑄,成功治理了长江与淮河的水利问题,使得京杭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得以充分展现。鉴于此,大明政府果断废除海运,转而全力依靠京杭大运河进行水运。

无锡,这座地处江南的明珠之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北依长江,南拥太湖,江南运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穿城而过。城内水网纵横交错,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古便是重要的产稻区。凭借这般优越的先天条件,无锡迅速崛起,成为京杭大运河粮食运输的关键集散地。

大清初期,朝廷规定官粮由官府统一经办。然而,随着征收粮食数量的不断增加,无锡的粮食外流现象日益严重。本地粮食供应愈发紧张,不得不从外地调入粮食以满足民众生活所需,无锡由此逐渐形成了粮食交易中心。

时光流转至大清中晚期,京杭大运河部分河段出现堵塞问题,朝廷无奈之下决定放弃运河漕运,重新启用海运。这一决策使得众多州府的官粮在运往北京途中,需途经无锡并在上海集中装船。运输成本的增加,促使许多州府选择在上海周边城市采购粮食,无锡因而成为官粮采购的重要城市。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巨额赔款,将征收粮食改为收取白银。无锡的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从单纯的粮食周转地,逐步演变为粮食交易地,最终跻身全国“四大米市”之列。

在无锡,素有“八段米市”的说法。其中,北大街范围内便占据四段,分别是三里桥、外黄泥桥、北塘、北塘口。

无锡米市最初兴起于南长街和伯渎港一带。但随着粮船数量的急剧增加,米市逐渐迁移至三里桥附近。三里桥所处的大运河河段,水面开阔,为粮船停泊提供了极大便利。从江尖渚到吴桥,可同时停泊上千艘粮船,场面蔚为壮观。三里桥米市的繁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带动了堆栈业、碾米业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历史的风云变幻无情地冲击着这座繁华的米市。抗战时期,三里桥米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部分粮行、米店、堆栈在战火中化为灰烬。抗战胜利后,尽管无锡米市在各方努力下有所恢复,但受时局动荡的影响,始终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变革,无锡三里桥米市逐渐走向衰落。如今,当我们漫步在北塘大街,眼前是亲水而建的古朴建筑,耳边仿佛回荡着往昔的喧嚣与繁华。在这新时代的运河两岸,如诗如画的绝世风光,正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与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深厚情缘。


上一页:【运河夜未央·北仓门追光指南】解锁锡城顶流夜游剧本
下一页:北仓门文创游:当端午遇到古运河行浸式夜游
    
文化资讯
> 无锡老东门:在古运河… > 【运河夜未央·北仓门… > 京杭大运河与无锡米市… > 北仓门文创游:当端午… > 当劳模精神遇上侨法护…

会展信息
> “劳动合同签订和劳动… > 北仓门举办青年创业分… > 梁溪区 “检侨护侨” … > 非遗市集璀璨,双首店… > “烟霞”王长明艺术展…

北仓门创意剧场
> 北仓门8090时光音乐会…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