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无锡: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5/4/3 10:06:04 点击:399 |
农历三月,春光明媚,草木萌发,此时正是清明节,它亦称寒食节,这一名称源自一段古老的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内乱被迫流亡,历经十九年漂泊。在最艰难的时刻,随臣介子推割股为他充饥。后来,重耳归国即位,成为晋文公,大封功臣时却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悔恨不已,下令烧山逼他出山,结果介子推母子不幸罹难。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禁火寒食,寒食节由此诞生,并逐渐与清明节融合,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缅怀先辈的日子,也是人们出门踏青、享受春光的欢乐时刻。在江南地区,尤其是无锡,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人们带着酒食、青团焐藕前往祖先墓前祭扫,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与敬意。与此同时,大家还会登上惠山,或环城绕行,欣赏春日美景。东门绿萝庵的桃花也是清明踏青习俗的一部分。
在江南,人们还会折取杨柳枝和桃花插于灶房,举行家祭,祈求平安与吉祥。无锡县衙也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鼓乐齐鸣,将城隍神像请出巡游,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传统习俗体现了无锡人对自然与祖先的敬畏之心。
无锡人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也别具一格。人们将春天里采摘的艾草汁拌入糯米粉,包裹豆沙、芝麻等馅料,制作出一个个翠绿的青团。第一个品尝的青团被称为“尝春”,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一习俗与无锡人纪念泰伯有关。泰伯三让天下,奔吴开拓江南,为无锡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奠定了江南富庶的基础。用麦汁制作的青团,其中的三种馅料象征着泰伯三让天下的高尚品德。青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无锡人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
如今,无锡的清明节在传承传统习俗的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除了传统的祭祖活动外,人们还会前往鼋头渚、金匮公园等地赏樱,感受春天的魅力。环城古运河徒步等等健身活动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在清明节期间休闲娱乐的新选择。这些新形式不仅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无锡人对传统节日的创新与发展,让古老的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内容参考各种资料整理而成)
|
上一页:文脉梁溪:半部江南文化史 下一页:无锡老东门:龚勉与绿萝庵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