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从历史中走来,“太湖明珠”的精神内核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9-21 16:47:31  点击:1523
无锡东林书院
 
  千年东吴旧都, 百年工商名城。无锡自古得名 “太湖明珠”,这颗明珠的耀眼之处,不光是辉煌吴国的历史的淬炼,居太湖、运河之畔的地理的孕育,更由悠久、丰富、灵活、务实的民俗、民风、民性文化打磨。
  无锡之所以脱颖而出,开放而不盲目,多元而不垄断,敏察善纳,居安思危,究其根本,是当地独特的工商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交织交错,相辅相成。因此,人们才会看到无锡的魅力: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在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基础上的“近代化”奠基,其次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至今的“现代化”飞跃。
  改革开放40年后的,无锡文化到底有什么样的特质—使得这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迈入经济总量“万亿俱乐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得兼,并用一滴水的晶莹,折射出中国实体经济万紫千红、百舸争流的光芒?
 
  冒险精神
  无锡离不开“水”的滋养。无锡处于长江下游,通江近海,交往便利。溯长江,直奔荆楚;环太湖,周行浙皖;沿运河,贯通京杭;济沧海,横跨大洲。除了“太湖熟、天下足”的物质禀赋,大运河穿城而过,加速了吴地和中原的流通互动,推动整个江南纳入经济文化中心。
  无锡常被人称为“鱼米之乡”,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形容词”,农耕文明本不易产生工商文化,经世致用的“儒学”也并未将商业和商人视为社会的必要部分。但勾连南北的运河,为这个富庶的“鱼米之乡”送来了“外面的世界”。可以说,农耕时代,运河是海洋,无锡依靠运河走向全国。
  同时,运河也孕育了农耕文化自己的“大航海家”,催生了本属于海洋文化的商业精神和冒险作风,孕育了像1492年一样划时代的“发现新大陆”的基因。因此,当浪潮激荡、风云际会的新时期到来之时,无锡一跃而起,得风气之先,几乎是这种开放性文化带来的定局。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云“水有柔德”“水利万物而不争”,形象地道出了人与山水的依存关系,也道出了自然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陶冶。生长、生活在无锡的工商实业家,气质、个性充满了水的特征,随物赋形,通达善变,勇于探索,能屈能伸。
  一方面,他们敏感地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社会、市场的形势大胆进取,开拓经营,巩固优势,其锐意拼搏之个性,令不少人咋舌。法尔胜的经理刘礼华是江阴人,1987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回到江阴,一直从事大桥缆索生产、经营事务。他说,形容江阴有句老话,叫“人心齐,民心刚”,“我们江阴既有北方的豪迈,也有南方的细腻;既有中国的古典,也有欧洲的开放”。
  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的经历也是一例。1983年,周耀庭奉命接管濒临倒闭的港下针织厂。这个厂曾经倾注过他父亲的心血,周耀庭发奋要把它做大做强。于是,缺资金,他煞费苦心,跑到银行贷款;缺技术,他借梯登楼,跨越国界,为厂新增设备;缺人才,他挖空心思,奔赴上海找寻技术人才。进厂年,“红豆”产值翻了一番。
  另一方面,无锡人也有精诚合作、包容温和的心态。像贝瑞森的顾铭董事长,是从北京过来,将事业安置在无锡。她只用了4个小时决定在此设立公司。因为北京没有相关的落地政策,也没有配套企业,贝瑞森做的是生物医药产业,成长性慢,政策风险又大,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政策的扶持。无锡的开放和达观,让无数有识之士找到了营商的乐土。
  无锡人求生存、谋发展,离不开水的性格,探索海洋的冒险精神。而冒险需要方向感,像大航海时代,探险家必须手握罗盘。无锡在商业海洋中弄潮,既需要指南针,也需要引路人。这时候,政府突显出了它的重要作用,它是弄潮儿的眼睛。
 
梁溪城区
 
 
  从上到下
  迈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新时代的,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怎样转型,如何升级,如何整合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通过引进各类人才,实现创新驱动?这是摆在无锡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2012年,无锡曾引进人才发生过一次颇具代表性的争论。争论的主题是人才政策的调整完善,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能不能引进诺贝尔奖得主。支持者认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家们创造“苏南模式”的奇迹,靠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四千四万”精神;另一条是企业引进“星期天工程师”。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不能引进海外的“星期天工程师”?
  “星期天工程师”曾是无锡20世纪80年代的一大发明—让上海的工程师利用节假日时间到访无锡企业,为无锡的技术发展出谋划策,解决瓶颈问题。随着中国的开放力度的加大,无锡人的眼界也在不断开阔,上海的工程师已经满足不了无锡制造业企业的巨大需求。这时候,放眼全球、聚焦科学家,成了无锡人的21世纪“大创新”。
  无锡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快打动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里阿斯·詹姆斯·科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特·因格玛·塞缪森等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先后“落户”无锡,极大地提升了当地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让本土企业有能力、有信心迈向全球。
  而且,引进世界人才,还是一个“表象”。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长远规划,人才战略是第二步,产业战略是步。步走对了,才有第二步。话又要从2007年说起。那一年太湖水危机爆发后,无锡先后转移2000多家企业,自此直至2014年,无锡所有的重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连续靠后甚至垫底。这一场危机不仅让无锡面临经济失速和产业衰败的困境,更是直接把以制造业为支柱的无锡逼上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无锡也在紧张地判断着经济的风向。2015年,无锡提出产业强市主导战略,“重振产业雄风”,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无锡的产业战略经历了大转折,从此经济走上了快车道。根据全新的产业战略,人才的积累、创新也开始在新的层面上融合,更加有中心,更加有重点。
  近年来,无锡的人才工作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首先是评比“争创人才工作市(县)区”,给各个县、区以荣誉激励。其次是制定人才政策、鼓励开发园区遍地开花。三是鼓励乡镇街道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四是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围绕行业协会打造示范功能。五是激发企业引才爱才、用才育才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
  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只有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一个“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人才才能健康成长。无锡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创新文化和优化社会环境三个层面,都加大了建设力度。比较突出的是弘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开展“人才强企新闻行动”,开展“人才贡献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评选活动,并打造了“高层次人才安居工程”。全方位为人才保驾护航。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引领作用和无锡的文化内核交相辉映。不可否认的是,历久积淀的文化基因、地域性的民族性格是内在原因,当外在的审时度势、前瞻性规划一旦落地,这片水土能顺势而起,与历史的诸多机遇相遇,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和生机。
 
三里桥的无锡米市,曾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三里桥地区是闻名全国的粮食交易集散地。图为旧时的三里桥米市。
 
 
  从下到上
  在无锡,每个企业都有说不尽的创新故事。当故事讲到,人们总会发现“领头人”的智慧。比如通过组织开展调研、走访、培训、头脑风暴、主题对话等多种活动,唤醒、点燃、激发企业家创新兴企。比如强化柔性引才,引导企业借智发展,引进外国专家、海外智力项目,有效助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西望村的范泽锋是一个典型。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是远近闻名的紫砂产业特色村,拥有300多年的紫砂制作历史,依托悠久的产业传统和厚重的人才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先后荣获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书记范泽锋继承了家族技艺,后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逐渐成长为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多年的陶艺生涯,他在制作技法、造型艺术上进行创新,在烧成技术、瓷器釉料上进行研究,创办爱宜艺术陶瓷、龙德堂陶艺等公司,吸纳200多名村民学技业。
  利用合作社平台,组织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促成380对师徒结对;开设公共实训课堂,每年培训5000余人次;举办 “西望杯”壶艺竞赛,推动社员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技艺;成立中韩陶艺交流中心,赴世界艺术殿堂—大英博物馆办展,让紫砂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范泽锋开始并不是村书记。政府观察到西望村的紫砂生意存在着矛盾:无序竞争,技术封闭。技术带头人“范泽锋”的企业红红火火,这让他得到了从上到下的一致信任。范泽锋放开手脚,办合作社,搞培训,诚信管理,在全村推广技术升级,一改过去手艺人“藏着掖着”的风气。
  目前,全村拥有3个综合性产业基地、12个艺术创作团队、200多家个人工作室,获得专技职称的乡土人才由不足40名发展到近400名,西望紫砂从单一的壶艺制作发展成陶刻、雕塑、堆花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艺术体系,“西望壸”“范家壶”成为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紫砂品牌。在江苏省“三带行动计划”和无锡“太湖人才计划”的引领下,作为宜兴“紫砂乡土人才引育工程”的重要载体,西望村的紫砂乡土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局面。
  贝瑞森的董事长顾铭,当地人都叫她“顾博士”,语气里流露着钦佩。来无锡之前,她已经在中科院有份“铁饭碗”。她头脑清楚,逻辑清晰,说话办事带着北京人的爽快劲儿。她把企业落在江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无锡的民营经济十分活跃,政府对企业一视同仁,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这里都有平等的地位。
  再一个是政府作风务实,用顾铭的话来说,叫“说话不拐弯”。她特别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态度。政府把自身的产业规划、人才政策都交待得很清楚,连房租、物业收费多少、优惠几何都表示得明明白白。这是对企业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不浪费时间,不虚耗感情,来到无锡,是做事,是办企业,是双赢互利。
  值得指出的是,顾铭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她认为,大规模的人才引进是轮要做的事情,但是到了第二轮,当人才来了以后,需要政府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力度。比如目前的政策是“一个企业只能申报一次创新团队”,这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企业多次创新的申报需求。同时,现实也需要政府像“投资机构”那样,去按照更加细化的指标来给企业的创新指征打分,做评估,反过来给企业更贴心的帮助。
  作为“新无锡人”,顾铭认为无锡精神的突出特点是“勤奋”。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企业工作人员,大家都很“拼”。她认为这是一种“危机意识”的体现,无锡人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虽然很多制造企业已经跻身行业,但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技术壁垒很浅,工匠精神还不足—“辉煌是上一代人创造的,我们这一代必须要再加把劲”。
  氤氲烟雨,莲叶田田。奔腾的运河滋养了无锡的美丽、富庶,也赋予了无锡拼搏、冒险、机敏、开放的地域性格。可以说,没有思想解放,没有无锡的。无锡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正是站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上,不断吸纳时代的鲜活元素,在嬗变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令自己独特鲜明的工商文化,在的改革大计和民族历史的行程中,镌刻下深深的无锡印记。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也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风貌河段。

来源:南风窗     记者:荣智慧

上一页:中国故事从“一带一路”讲起
下一页:台湾匠人精工巧作,打造完美生活空间
    
文化资讯
> 无锡:多元焕发文化活… > 老厂房“变身”,看商… > 一脉千古成江河 江苏守… > 文商体旅融合,老城厢… > 人文烟火气升腾城市新…

会展信息
> 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 > 无锡举办梅村泰伯庙会… > 2023茶学梅非具象美术… > 宏达浩翔拍卖具象与非… > 长三角文博会:新科技…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