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推动江苏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迈向新高度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3-16 13:59:32  点击:1708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3%,呈现逆势增长态势。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将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程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信息技术催生的数字出版业,总营收从“十二五”初期的1377亿元增长到期末的4400亿元,年均增长34%。电影后期制作市场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至少5年有望继续保持这种快速发展态势。

    江苏是全国文化产业大省,2014年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167亿元,位列全国第二,占GDP比重超过5%,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全国科技创新大省,201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

    丰富的文化资源、的科技创新实力,为江苏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要求江苏自觉负起重任,积极为全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探路。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江苏探索

    江苏正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步伐,孕育新业态模式,释放新动能,为江苏“十三五”加快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牵引。

    强化战略引导,抓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需要一批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大项目“打头阵”、“立标杆”。江苏坚持规划引领,锁定文化科技发展所必须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重点突破,下好融合发展的“先手棋”。

    江苏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需重点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产业化项目和重大创新载体。先后发布《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管理办法》、《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在江苏省《关于加快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专设“科技支撑”行动,确定年度支持的领域和方向,加大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在江苏省“十三五”规划中,则更进一步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强化文化科技支撑”,“加强文化领域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参与文化技术标准制定,推动将文化创意支撑技术等纳入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为使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江苏围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动漫引擎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围绕互联网电视服务平台与融合型智能终端、高效能云计算承载平台等领域,充分用好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截至2015年,江苏共实施智能仿真机器人与超感体验技术集成研发及文化主题展示应用示范等260多项省级以上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带动社会投入41.57亿元,其中超过14个项目获得“千万级”省级拨款。

    江苏先后推动南京、无锡、常州3个高新区列入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成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32家,省级以上文化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1家;突破3D动漫引擎、数字媒体创作工具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织锦文化遗产数字化、立体电视内容聚合等一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培育文化科技企业。企业是市场主体,是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主力军。江苏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激发人、财、物等资源活力,以优质服务培育领军企业。

    江苏结合“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文化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文化科技企业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价值链高端发展。着力推进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文化科技企业,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文化企业集群。按照“两推进、双提升”的要求,推动文化科技企业等建设研发机构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科技企业的服务力度,2012年,江苏省委宣传部与省科学技术厅、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共同出台《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管理办法》,提出文化科技企业的认定办法、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并根据江苏重点文化科技企业技术指导目录,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方向锁定在电子信息技术、平台技术、工业设计等8大方向。

    截至2015年底,江苏已认定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186家。其中,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88%,居全国。

    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是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由广电总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数字电影产业园区。园区抓住科技拍摄、后期制作两个方向,斥巨资打造水下棚、影视云平台等软硬件设施。目前,园区已吸引国内外一批专业公司入驻,成为集电影申报、拍摄、制作、发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中国流的电影工业科技基地,被业界誉为“华莱坞”。2015年,园区实现产值20亿元。园区培育的中联传动、星纪元影业等3家企业被上市公司收购,光和影画、诺华视创等4家落户企业完成股改,准备上市。预计近3年内,将有20—30家企业筹划上市。

    外引内培专业人才,激发创新精神。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资源。江苏着力做好内引外培与鼓励激活两篇文章,充分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针对专门人才,江苏实施省文化艺术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优化协同育人环境,构建高水平合作育人平台。对省内院校开设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软件设计、现代传媒等专业学科,在招生计划、师资配备、经费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针对实用人才,江苏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扶持和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建创意设计人才培育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领军人才,江苏将其纳入省“五个一批”人才建设工程和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外国专家“千人计划”等各类引才引智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江苏落实国有企业、院所转制企业、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办企业的股权激励政策,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奖励等政策体系,健全创意设计人才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入股、分红、融资等多种形式的产权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工作。同时,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给予重奖,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苏创办创意设计企业的给予重点扶持。对各类创意设计人才的创作活动、学习深造、国际交流等给予奖励和资助。

    江苏金刚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海归博士创立的文化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王鹏勃是美国GSU大学信息技术博士,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江苏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

    “自成立以来,金刚科技始终将打造人才团队作为重中之重。”王鹏勃说,“这不仅使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挺进,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政府支持。金刚科技先后获得江苏省首批文化科技重点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等荣誉,这些政府背书帮助企业吸引了多家PE投资。”

    目前,金刚科技企业拥有一支集机器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影视等十多个学科门类的复合型团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80余件,年销售额达亿元,已成为在新三板上市的“小金刚”。

    锁定互联网技术,带动业态创新。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江苏从两个维度引导互联网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构建文化产业互联网平台,解放文化产业生产力。蓝海彤翔集团是代表。

    “很多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比如,一个成规模的渲染平台的资金投入在千万级,诸多中小企业根本无法独立负担。我们抓住这一市场价值点,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数量众多的中小文创企业匹配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蓝海彤翔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鲁永泉说。

    蓝海彤翔整合中国传媒大学的行业优势和天河超算中心的资源优势,突破传统文创行业的工作模式,把互联网技术和众包、众筹等新模式融合到生产、管理中,把创新单位分解到个人,共享共用要素资源,分摊降低生产成本,打造了一个文创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线上众创空间,主要业务涵盖互联网平台业务、影视制作、动漫渲染以及IT高性能计算、云计算服务等。

    目前,蓝海彤翔平台已经吸收3万多家企业,7万多家工作室和300多万从业人员,每天完成的影视动漫项目金额将近400万元。不久前,蓝海完成B轮数亿元的融资。

    另一方面,创新商业模式,为传统文化企业植入互联网基因,催生新业态。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代表。

    新与力在创业之初,以传统出版业务为主。2007年,新与力开始走上文化与互联网科技融合发展之路,Yoho.cn潮流文化社区上线,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网站上浏览内容,还可以发布内容。次年,电子商务网站“YOHO!有货”上线,新与力从单一的纸媒业态转型为“互联网媒体+电子商务商业”的新型业态,并由此催生出“潮人导购师”这一新商业主体,让消费者有机会共享企业发展红利。2011年,新与力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契机,全面上线电子杂志app、电子商务app,每期电子杂志订阅量超过4万份。借此机会,新与力进一步向会展业态延伸,形成了“媒体+零售+会展”的一体化平台模式。

    目前,新与力已集结全球1300多个潮流快销品牌,实现销售规模10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以上。

    引导资本嫁接,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资本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催化剂。“江苏文化产业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数量达到8万多家,这些企业大多资金实力有限。如何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科技有机结合,快速培育出一批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重要课题。”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负责人说。

    江苏针对重点文化科技企业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出台专门文件引导政策性银行对省文化科技企业优先给予贷款融资支持,努力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同时,江苏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集中科技资源,集成各类科技计划,加大对其上市关键成长期的支持力度,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努力帮助企业“借船出海”。

    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曾一度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12年,和氏设计入选江苏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获得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资金支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保荐评审等专门支持。2014年1月,和氏设计挂牌上市,成为博物馆展览馆行业新三板家上市企业。

    “借助资本力量,公司已从博物馆主题策划,向空间设计、展项创意、艺术展陈创作,多媒体技术手段研发和系统集成、后期运维等产业链高端领域拓展。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3.1%。”和氏设计总经理孙志宇说。

    除了省级层面,江苏各地市也积极探索文化科技企业嫁接资本力量的路径。无锡市成立江苏省由银监会批准的文化产业专营银行机构——无锡农商行太湖文化支行,并在2个月为近40家文化企业授信8.23亿元,贷款7亿元。南京于2013年底成立文化金融中心,首批4家“文化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近10亿元;成立全国文化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91亿元;组建天使投资基金和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到位资金9亿元;遴选2家保险公司推出信用保险,为文化企业提供信用和风险保障。

    对标国际,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水平仍存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与美、日等发达和地区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超20%的格局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调研认为,这主要在于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仍存四个制约因素。

    一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活力尚待激发。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是抓发展,谋创新是谋未来。然而,文化领域从业人员的科技素养、创新意识不强,未能养成自觉应用科学技术的习惯,更遑论依托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这也导致社会层面的人才培养机制落后,“文化人不懂科技,科技人不懂文化”现象突出,造成文化创作跟不上需求变化节奏,科学技术无法准确表达文化内涵的窘境。

    二是文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建立,制度供给有待强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目前,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方面的制度供给仍显不足。如对文化科技专利的认定标准,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迟迟未能确立。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备。如很多文化领域的技术项目,是作为行业技术在立项,并没有列入重大科技计划。科技体制改革仍需加强,科技管理、成果转化、评估手段等尚未形成合力。如层面推出的文化科技创新工作实施纲要,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往往遇到各部门分工不明等问题。

    三是文化科技创新主体数量不足,发展质量有待提升。文化产业中的科技性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数量不够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研发能力较弱,创新主体不够突出,未能形成有效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火车头”。如江苏文化企业达10万家左右,但已认定的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86家,占比不到0.2%。同时,现有文化科技龙头企业多为国有企业,虽实力强劲,但受体制机制约束大,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

    四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投入不足,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当前,不仅是政府层面对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投入不足,企业自身对技术研发、职工培训的投入也远远不够,资源配置的碎片化和创新活动的“孤岛化”现象突出。创新停留在少数人层面,未能真正激发出活力。同时,文化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层次有待提升,许多文化科技企业仅注重在应用层面的技术迁移而非基础面、领域的研发创新,这导致高新技术发展严重滞后,不利于文化科技产业长远发展。

    把握六个关键点,推动江苏文化科技融合迈向新高度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是文化产业繁荣壮大的重要驱动,是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建议,江苏应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努力推动文化科技融合迈向新高度。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强势品牌。江苏缺少可与国际比肩的企业和品牌,即使对标国内,也缺乏深圳华强这种龙头企业。建议江苏加快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的前提下,推动文化类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文化企业加大对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的投入,推动形成大中小型文化企业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格局。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收购成长性好的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更多科技型文化企业和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骨干企业。通过做强企业、做优内容,把江苏文化科技领域的强大生产能力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影响力,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二是做强技术支撑,聚焦三大领域。技术是驱动,文化是母体。江苏应高度重视支撑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扶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基础性支撑技术,扶持VR/AR、3D数字技术等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地结合,推动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聚焦文化资源数字化、数字创意产业、文化智能制造三个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示范引领、快速突破,推动崛起一批重点企业,快速掌握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前沿。

    三是完善教育体系,培育复合人才。目前国内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队伍的质和量不适应市场需求。建议江苏探索创新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健全与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相关的在职教育和资格培训认证体系,建立有利于复合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文化人才与科技人才互动交流的沙龙、论坛等,推动不同学科人才组建复合型团队。

    四是加强交流推介,实现互促共荣。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各地及国内外之间既有市场竞争,也有产业协同。江苏应明晰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功能定位、发展路线图,推动文化产业基地与相邻地区互联互通,避免产生同质化竞争。在国际方面,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学习美日等和地区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向外推介江苏文化产品,逐步提高江苏文化的业界影响力。

    五是做强两大主体,发挥两个优势。在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国有企业占主要地位,民营企业相对弱小。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资金雄厚、生产能力强,但是在适应新理念、激发创新精神、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方面,往往存在短板。这要求江苏充分发挥国企、民企两个市场主体的优势,既要依赖国有企业引导意识形态和舆论方向,又要激发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要积极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凭借技术等优势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让市场主体成为推动江苏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主力军。

    六是强化资源支持,做强载体支撑。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引导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重要原因。江苏应以宣传部门为主导,整合文化、科技两个条线的资源,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财政投入,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及时高效联通互动,避免产业扶持资金分散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比。培育公共技术平台,发挥江苏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打造一批文化科技类众创空间,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提供载体支撑。(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 董俊 朱程)

内容来源:新华网


上一页:2017全国两会:你不可不知的十大文化“高频词”
下一页:江苏无锡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文化资讯
> 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 > 无锡:多元焕发文化活… > 老厂房“变身”,看商… > 一脉千古成江河 江苏守… > 文商体旅融合,老城厢…

会展信息
> “心源·藏域——王万… > “盛世传芳”当代青年… > 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 > 无锡举办梅村泰伯庙会… > 2023茶学梅非具象美术…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