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升级路径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1-24 10:33:12  点击:2056

张迺英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上海与国际发达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方面,至今并未出现影响全球票房的大片。

1.产业前瞻方向把握和聚焦发展不足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今,其载体集聚区的发展走过1.0的产业型、2.0的经济型和3.0的社会型的演进路径。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处于社会型发展的阶段,对空间维度上的要求是向城区发展,在产业维度上的要求是打造品牌,在政策维度上,开放性、长远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社会环境政策是一定时期内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要求。上海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城市,对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产业发展的层面、产业的聚焦发展等应具有前瞻性的战略。

首先,产业前瞻方向把握不足。目前,上海与国际发达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方面,至今并未出现影响全球票房的大片。其次,产业聚焦不足。产业聚焦,不仅要聚焦重点产业,也要聚焦重点品牌、重点集聚区和重点需求。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良好,支柱性特征明显,但到底哪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哪些产业辐射范围大?这些都要进行研究。

2.产业辐射和交互需求对接不足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已成为支柱性产业,但产业辐射力不强,首先表现在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有待提高,相关行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度还不够,文化要素及创意成果产业化的能力较弱;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对民众生活的辐射不足。在创意生活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上海要考虑如何在城市文化竞争趋于白热化的,通过创意服务于民众。注重在生活中融入创意;再次,带动长三角范围的产业互动性不强。

另外,产业的交互需求对接范围和程度也能反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整体上“引爆需求”、“创造需求”的能力较弱,尚未紧密对接并挖掘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新型化、深层次和热点需求,对中长期市场消费需求缺乏具有预见性的研判。

3.产业高端要素集聚不多致形象提升幅度有限

近年来,上海努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但从发展实践看,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里高端化、国际化、权威性的人才、赛事、奖项、媒体等仍然比较欠缺,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话语权不强,活动项目虽不少但影响力却相对有限。上海产业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具有国际影响力、体现上海原创能力的产品不够丰富。上海的高端设计作品很多都是国际人才的杰作,少有本土人才独立创造。

4.产业平台建设模式仍需探索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有政府模式、产业园模式、共享共建模式和企业自主模式,不同模式发挥的作用不同。由于文创企业多数为微小企业,更多地倾向于共享政府免费的服务平台,并且对平台信息索取的要求比较高。

目前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对于如何在大数据条件下构建小微企业群的发展平台和生态环境,并实现线上线下、共享共赢的协同创新、互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尚缺少有效的模式分析和经验总结。

5.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培育机制匮乏

尽管目前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正逐年递增,但与英美等发达相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上海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产学研实践还不多,适宜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氛围与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据了解,目前上海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举措大多仍停留在“人才居住证”层面,关于创意人才的长期职业发展方面的政策相对较少。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面临的机遇

文化创意产业与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后世博效应机遇。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传媒市场、广告市场、文化演出市场、旅游市场、会展市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促进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取得分工优势和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激增的机遇。政府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吸引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建立公平严肃的法律环境等方面。特别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第四,“设计之都”的机遇。2010 年上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后,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又一张名片。这有助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第五,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机遇。文化创意产业与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云计算、新媒体、分享经济等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技术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科技进步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加快了传播速度,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其传播范围,更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促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的几点思考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文化创意人才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文化创意人才高地建设,培养符合文化创意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一)升级平台服务能级,创新良好制度环境

平台的模式应该具有共享、交流、协同的功能。如上海市设计之都公共服务平台,据统计,在2013年的平台服务中,整合了17个相关行业服务平台,累计组织和参与活动300场,线上访问量100万次,服务企业近6000家,为中小企业贷款近2.5亿元。真正体现了为微小文创企业的服务功能。

上海众多的服务平台搭建主体除了政府外,还有集聚区和企业自主搭建、政府和企业共建的模式。但政府搭建的平台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崛起的文创企业的数量,而集聚区和企业自建的平台因与政府主导的平台性质不同,所面向的服务对象有极大的局限性,且相互之间的分工也不明确,因而,建议政府在平台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市级服务平台类项目建设,梳理全市服务平台的数量和服务内容、服务范围等,对于一些重点产业的平台,应着力打造。鼓励平台专业化发展,发挥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服务能级,吸引更多细分领域文创企业利用平台,降低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成本。注重平台建设与当前的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的结合,使平台在上海经济体系大循环中发挥产业发展的引领功能。

创新适宜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体制机制环境。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环境的优化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允许并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以多种模式并存,鼓励产业间合作和交叉多元化投资,清理、减少与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透明化与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和制定符合包容性城市特征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创企业的设立、成长和发展提供便利。

(二)提倡园区差异化经营,推进产业品牌体系建设

园区差异化经营首先应秉承错位发展的理念,借助区位和资源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竞争优势,确立富有园区特色的发展战略和差异化经营策略。其次,园区的发展突破经济目标局限,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园区已经不是简单的有围墙的“园区”或“旧仓库”,而应成为融工作、生活、商业于一体的开放式社区。再次,还应特别重视将园区打造成集研发、设计、营销、融资和信息平台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总部经济形态。

发展以品牌符号为核心的衍生产业是3.0集聚区的基本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题特色产业正逐渐形成品牌,甚至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首先,要把握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契机,塑造“创意上海”城市大品牌;其次,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和连锁化发展战略,促进园区发展提质增效。再次,要打造创意产品品牌。要坚持从过于追求数量和规模转为更加注重品质和价值的正确理念,加大品牌意识、品牌观念的培养,通过品牌、品牌首席官、品牌经理和品牌专员等多层级的培训,企业品牌组织架构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加强品牌战略管理、营销策划等专业咨询机构的对接服务,从植入品牌理念、导入品牌体系,迈向品牌经济。

(三)推进跨界融合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上海品牌经营、品牌连锁经营已经出现增长态势。创邑、越界、M50、德比等,经过多年的品牌打造,已经在众多集聚区中脱颖而出,升级趋势明显。

而这些创意品牌可以与制造业、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融入文化创意元素,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跨产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融合,推动文化创意设计与城市主导产业和功能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城市功能协同提升。

大数据时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商业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都给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和知识产权保护路径选择缺乏科学性两大方面。要根据其自身具体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等多种保护手段所提供的全方位综合保护,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要顺应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寻求互联文化产业中各方利益的平衡,实现网络服务提供者、权利主体及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特别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如何认定,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扩大产业辐射和交互需求能力

以打造上海经济新亮点为导向,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几个成为重点支柱的文化创意产业。

如重点发展设计产业,可以数据设计为基础,以交互设计为手段,聚焦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广告及会展设计等重点领域,拓展服务设计、集成设计、流程设计等新领域,充分发挥创意设计产业在上海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在确定发展重点产业的基础上,扩大重点产业对于相关产业的辐射能力。如重点扶持文化艺术传媒产业,可带动发展电影产业和演艺业,由此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上海电影在制片、发行、放映、后期制作的产业能级。从社会效益角度,能够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的引导能力,并完成传统主流媒体整体转型。要鼓励上海文创园区运营单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创意设计“走出去”的步伐。

(五)集聚产业高端要素,创新人才认定机制

聚焦产业高端要素,从而提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产业高端要素的集聚,其核心是高端人才的集聚,从而带动高端产品的生产,高端活动和高端项目的展开,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立足本土,辐射全国和世界。

 

因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文化创意人才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文化创意人才高地建设,培养符合文化创意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创业创新人才扶持计划,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大力扶持在高等院校设立同创意设计相关的专业、课程与实习环节,重点培育一批创意研发、设计、营销和管理人才。其次,要积极利用各类引才引智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再次,要适度放开仅凭学历学位认定人才的做法,尊重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认定标准,通过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入股,以及多方位的人才服务政策,为创意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激励性措施。此外,还应在户籍管理、(人才)居住证、公租房住宅、子女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制度设计方面,向的创意人才有所倾斜,扫除创意人才创业和业的后顾之忧,为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社会制度保障。

(作者系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教授,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理事及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于《上海经济》2016年第5期,《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经授权再刊,刊发时有删节。田春玲编辑,工作邮箱:taincl@thepaper.cn)

netease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上一页:文创改变世界——浙江文创小镇落户杭州天都城
下一页:江苏文化产业聚合平台苏州中心成立
    
文化资讯
> 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 > 无锡:多元焕发文化活… > 老厂房“变身”,看商… > 一脉千古成江河 江苏守… > 文商体旅融合,老城厢…

会展信息
> “盛世传芳”当代青年… > 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 > 无锡举办梅村泰伯庙会… > 2023茶学梅非具象美术… > 宏达浩翔拍卖具象与非…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